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1.
岩石渗透率作为岩石固有的物性参数,对于研究流体在岩石中的渗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研究方法只是在数值方面的计算,并未结合流体的实际流线。通过结合传统计算方法与数字岩心技术,使用Avizo三维重建软件对渗透率的计算结果与流线结合可视化结合处理,可清晰观察到流体流动流线及流体渗透压力分布;并得到渗透率张量的计算结果。可从流线观察得到岩石渗透率的各向异向。通过与实验室岩心所测量结果相对比,发现二者误差极小,说明重建结果可信,可用于工程实际计算。通过对数字岩心进行三维模拟,可以使研究者得到更为直观的结果,有利于进行更加客观的分析,为油藏工作者分析岩石物性参数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2.
CO2驱过程中相态、流态的变化均会对最终采收率有所影响.为研究不同相态及流态条件下采收率的变化情况,以压力判断相态的标准、雷诺数为判断流态的方法进行人造低渗岩心CO2驱替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认为:不同混相条件原油采收率不同,混相压力条件下采出效果最佳;以雷诺数作为划分流态的标准,实验条件下,采收率随驱替速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存在提高采收率的最佳流速.  相似文献   
113.
利用岩心资料,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X衍射等分析方法,对五号桩油田沙三下段湖相浊积岩的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沙三下段湖相浊积岩受成岩后生作用的影响,原生孔隙受到强烈改造,形成两个次生孔隙发育带.无论在纵向上或横向上储层物性变化甚大,同时受沉积相带控制,辫状水道及主沟道微相是最有利的储集相带,道间微相为较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114.
阐述了一种获得符合裂缝性油藏地下特征岩块的人工造缝技术。通过模拟该类型油藏岩石成缝机理,利用拉伸和单、三轴压缩试验,监测体应变或渗透率变化,来控制岩心上生成裂缝的方向、大致宽和数量。研究该项技术,对于推动低渗透裂缝岩心室内分析技术的发展以及该类型油藏的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5.
116.
肖立志 《科学通报》1994,39(15):1439-1439
核磁共振(NMR)微成像是一种正在兴起的快速、无损、直观显示和监测多孔非均匀介质内部结构和微观动态过程的现代分析测试及基础研究手段,在油藏描述与强化采油机理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世界石油工业的前沿技术.本工作旨在探索适合于各种类型储油岩石结构描述的NMR微成像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7.
五号桩油田沙三下段湖相浊积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岩心资料,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X衍射等分析方法,对五号桩油田沙三下段湖相浊积岩的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8.
利用沥青质原油制备天然油湿岩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9.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孢粉相特征及其生烃潜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东营凹陷3个钻孔取心井沙河街组四段(Es4)烃源岩样品经过全封闭的孢粉学处理,探索沉积有机质的垂向变化,对深层沉积环境演变及生烃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Es4烃源岩自下而上可识别出3个孢粉相和两个亚相,孢粉相分别以木质组织、微粒状无定型和海绵状无定型优势为特征,亚相以孢型和木质组织丰度相区别;孢粉相的沉积环境分别为边缘浊积、扇三角洲发育的闭塞盐湖、持久分层闭塞超盐湖、封闭型季节分层半咸水深湖、封闭-开放型分层-混合半咸水较深湖,指示东营古湖泊水体逐步加深的沉积过程;随着淡水注入的增加,水体盐度逐步降低,湖泊生产率升高,有机质从以陆源输入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湖泊自身生产为主,有机质丰度逐步提高,烃源岩生烃潜力由较差到最好。  相似文献   
120.
渗吸作用是油藏基质原油开采的关键,CO2溶入地层水将对渗吸作用产生影响.进行了亲水岩心的润湿性转变实验,测试了亲油岩心在碳酸水浸泡前后润湿接触角的变化,比较了亲油性岩心在碳酸水和盐水中的渗吸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模拟油浸泡法使得岩心润湿性变为油湿性;油湿性岩心经过碳酸水浸泡可使润湿性向水湿性转变;碳酸水有利于改善油湿性岩心渗吸效果,促进渗吸过程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