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4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作为叛逆哲人,卢梭与尼采哲学都是批判哲学,都对西方社会的现状及其思想观念做了深刻的反省与批判,并致力于新的建构,同时也体现了西方现代性发展历程上,审美现代性从善与美的角度抗衡启蒙现代性的文化思路。从理想中的现代英雄形象、现实人性问题的诉求和“道德与非道德”的辩白等方面,探究卢梭与尼采哲学对西方社会的诊断和现代性的见解,从而呈现出与以科技与理智为诉求特征的启蒙现代性相异的文化批判风格。  相似文献   
22.
“超人” 学说是尼采全部著作的主题,是尼采哲学思想的内在精神。本文首先论述了“超人”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背景,进而分析了“超人” 学说的内涵,最后通过对“超人”学说的总体评价,说明“超人”学说既有值得我们吸取的思想精华,也存在着唯心主义的糟粕。  相似文献   
23.
荷尔德林和尼采有强烈的先知情结,里尔克没有先知情结。三位诗人受希腊精神和德国新教精神的影响很大。荷尔德林是德国浪漫派诗人的代表,荷尔德林从德国新教虔敬主义的视角理解希腊,尼采接受了德国浪漫派和德国古典人文主义者的希腊观,里尔克是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精神的角度接受尼采和荷尔德林的希腊观,相比荷尔德林和尼采,里尔克更加追求艺术的唯美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4.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如何批判继承旧传统、旧文化,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值得人们深思。尼采作为西方资本主义精神的代表,对旧世纪、旧道德、旧文明进行了犀利的批判,对现代文明的缺陷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本文从人生学的角度评述了尼采的基本人生思想,着重挖掘其积极进取、奋斗开拓、勇于创造、不断超越的思想精华,以求给予现代人生以启迪。  相似文献   
25.
26.
德国的庸人们由于坚持一种世俗的标准,对尼采的创造性思想进行评判,结果将尼采看成一个怪物,从而最终导致尼采走向疯狂。而中国采取了一种类似德国的违背创新规律的学术体制。中国的学者不愿意像尼采那样因为学术创新而走向疯狂,结果他们就将尼采的悲剧变为学术的悲剧,放弃了学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27.
电影《色·戒》上映后,全球都为此沸沸扬扬,张爱玲小说再一次敲击叩问着人们的心灵,本文旨在从另一视角——尼采的悲剧世界观来解读《色·戒》这个东方悲剧及张爱玲的悲剧人生。张爱玲这个与众不同的作家,并没有用美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而是揭开面纱,直视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28.
尼采力图超越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传统真理观,提出了透视主义真理观:尼采通过揭示传统真理观所预设的本体信念的非理性根源,撼动了基于神目观的绝对主义真理观的根基;通过阐明认识所依赖的透视视角的种类和特点,批判了传统相对主义真理观中唯我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通过向价值关系的回溯,凸显出真理与生活实践和生命的形而上追求的紧密关系。尼采透视主义真理观将人性关切和实践理性引入到对真理的哲学反思中,为全面理解真理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文语境。  相似文献   
29.
超人学说是尼采哲学的主要观点之一。尼采所宣称的"超人"是在他宣称"上帝死了",要"对一切传统道德进行重估"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尼采所理解的"超人"具有这样的品质:超越自身、超越弱者,能充分表现自己、主宰平庸之辈;是真理与道德的准绳,是规范与价值的创造者;是自由的、自私的、自足的;要面对人类最大的痛苦和最大的希望;是在不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憎恨、嫉妒、顽固、怀疑、严酷、贪婪和暴力只能使超人更坚强。由此,尼采指出人生存的目的是向"超人"的目标靠近并不断超越,但是他错误的认为"超人"是一种可以达到的目标而非理想。超人学说在现代也有它的发展空间,它一度被短视的资产阶级舆论界视为"社会的纯粹的灾难",因为它坦率地承认了阶级对立的事实,激烈攻击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和"自由、平等、博爱"的传统理想。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的去看待"超人",并努力赋予我们每个人特有的"超人"价值。  相似文献   
30.
论科学主义的起源与两个案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科学主义的起源,并结合这项研究,详细地考察了在科学主义发展历史上的两个典型案例,指出随着科学的发展,对科学主义的批判的形式也随之发生转变。因此,这项研究对于我们当前正确理解科学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