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0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164篇
教育与普及   16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9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256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牛全洲  郭晓宇 《甘肃科技》2011,27(20):171-172
比较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组给予氯吡格雷600mg;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1次/d.观察两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随访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在缺血事件、心肌梗死、脑卒中和病死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应用氯吡格雷相比,联合...  相似文献   
92.
利用弹性力学、土力学和材料力学等理论,对在软弱土覆盖层厚的地基上设计和建造桥梁钻孔桩基础时,对成孔过程中的护壁、塌孔等问题进行受力分析,以便于指导钻孔桩的设计、施工和预防塌孔事故.  相似文献   
93.
文章结合某大桥桩基施工工艺,介绍了桩基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为该项工艺在其他施工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4.
钻孔灌注桩属于隐蔽工程,不论是施工过程还是成桩后都无法观测,因此施工中的每个环节都必须谨慎对待,以避免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相似文献   
95.
钻孔灌注桩桩底后压浆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和城市建筑的不断发展,对桩基础的承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方法是加大加深桩身,然而这将大大提高单桩的成本和施工难度。同时由于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本身存在桩的缺陷,尤其是灌注桩桩底存在的沉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桩的承载力。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很好地解决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本身存在着桩的缺陷,并提高了桩的承载力。本文,  相似文献   
96.
刘会玲  李高杰 《科技信息》2009,(33):338-338
钻孔灌注桩具有使用钢筋少、施工便利等特点.故在桥梁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其工艺已经成熟,但由于其为隐蔽工程,具有较多的不可预见因素、修复困难等特点,因此对其施工质量的要求较高。现就本人在施工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和大家做一下交流。  相似文献   
97.
分析了钻孔施工对孔壁土体和地下箱涵不利影响的几点原因,介绍了测斜监测在钻孔施工中的使用,以此监测地下箱涵的安全性,以及通过分析监测成果,提出了道路施工中对地下管线不利影响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98.
属于隐蔽工程的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十分重要,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好坏将影响工期并对整个工程质量。本文正是基于此,针对钻孔前的准备工作、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以及钻机的成孔工艺等内容。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工程施工实践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同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对具有导热和表面辐射换热相互耦合的封闭腔内的自然对流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采用层流模型,为SIMPLE算法,QUICK差分格式.计算结果表明,在自然对流的封闭腔内,辐射换热比对流换热更占主导地位.当具有固体层时,导热的效应使总的对流换热有所增长(曲线的初始部分),但当固体层的导热系数比超过一定值时(kr≥10),再增加固体的导热性能,对封闭腔内的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就不明显了.从数值上证实了在实际的建筑环境中,只要外围护结构的厚度达到一定的数值就可以达到隔热保温的要求.再增加厚度并不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0.
程渝 《科技信息》2012,(19):364-365,324
堆积体和危岩体等不良是贵州普遍可见的一种地形地貌,通常处于稳定以及临界稳定状态,遇到人为扰动后,易发生变形甚至破坏,给工程建设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带来隐患。本文综合论述了索风营水电站枢纽区不良地质体问题以及所采取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