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8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Wen  HanJie  Zhang  YuXu  Fan  HaiFeng  Hu  RuiZhong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9,54(24):4756-4762
Over the past decade, as one of nontraditional stable isotopes, Mo isotope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now become an important geochemical proxy to trace paleo-oceanic and atmospheric evolution through geological history. In this paper, Early Cambrian formations in southern China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δ 97/95Mo values of Early Cambrian seawater may have been larger than 1.4‰, values that are close to those of the modern ocean.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variations in Mo isotope composition in samples from two sections (Huangjiawan and Gezhongwu in Guizhou)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changes in redox conditions during sedimentary processes. Combining our results with existing data, a preliminary model for the evolution of seawater Mo isotope composition through geological history was provided. It indicated that Mo isotopic variations were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evolution of atmospheric oxygen.  相似文献   
42.
西北寒燥证证候动物模型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西北干燥寒冷环境对机体产生影响的生物学基础,选用ICR小鼠,根据中医病因学说理论,用人工气候箱模拟新疆这种特有的干燥寒冷环境,并作用于小鼠,建立寒燥证证候模型,以正常喂养为空白对照组.试验处理第21天后,用摘眼球取血法和解剖法分别取出小鼠的血液和各种脏器,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用透射电镜观察其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并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小鼠脑组织和外周血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和空白对照组相比,组织形态学方面的改变主要是中心血管的轻度扩张和淋巴细胞增多;超微结构方面主要以水肿表现为主;单胺类神经递质方面,外周血中的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5-羟色胺(5-HT)高于对照组(P<0.05),而脑中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寒燥环境可导致小鼠体内"寒燥之气"的产生,由此推论寒燥环境是西北寒燥证形成的主要原因;且西北寒燥证不是机体某一脏器的改变,而是整体性、全身性、系统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43.
根据已有产流机制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当土壤含水量大于栅格蓄水容量时会产生径流的栅格蓄水容量概念,以及通过栅格植被根系层深度和田间持水量计算流域内各点栅格蓄水容量的栅格蓄水容量计算方法,并在充分考虑流域内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和土壤水分参数对流域蓄水容量分布影响的基础上,应用栅格垂向混合产流机制描述植被根系层的水量变化,从而避免了对复杂的土壤水运动过程的直接描述.甸子流域的应用结果表明,基于栅格垂向混合产流机制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对多年连续序列模拟的效率系数达到0.744,年均径流深误差为1.18-mm,相对误差为2.18%.此模拟结果对于寒旱区的水文过程模拟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44.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发育了中下寒武统和中上奥陶统两套有效烃源岩.寒武系烃源岩以灰质硅质泥岩/页岩、泥灰岩、泥晶灰岩/云岩为主,赋存在欠补偿盆地相和蒸发泻湖相中,水体的分层使表层水生长有大量的浮游生物,底层水缺氧,因而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保存条件是寒武系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中上奥陶统源岩以泥质泥晶灰岩、灰质泥岩、页岩为主,主要发育在台缘斜坡相和半闭塞-闭塞海湾相中;台缘斜坡灰泥丘相有机质的富集可能与上升洋流引起的生物高生产力有关.由于斜坡环境水体透光性好且底流携带的营养物充足,导致水体中既有Tasman-ceae、G.prisca等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又有底栖叶状植物(宏观藻)的广泛发育,从而形成高TOC含量的海相Ⅱ-Ⅲ型有机质.  相似文献   
45.
遵义牛蹄塘组底部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制约扬子地台早寒武世地层的精确锆石U-Pb年龄稀少,对最近于遵义松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部发现的凝灰岩中的锆石斑晶进行SHRIMP U-Pb测年,结果显示凝灰岩的就位年龄为(518±5)Ma(MSWD=0.37),从而提供了扬子地台下寒武统第二个精确锆石U-Pb年龄数据,构建了该区下寒武统以精确锆石U-Pb年龄为基础的时间框架雏形.结合区域地层对比,凝灰岩年龄数据显示澄江生物群及三叶虫首现(FAD)的绝对年龄应该晚于(518±5)Ma.该年龄数据同时表明,遵义松林地区牛蹄塘组底部Ni-Mo-PGE多金属富集层的Re-Os等时线年龄数据(537~542Ma)不代表地层的年龄.  相似文献   
46.
通过详细的岩芯描述及镜下薄片观察,对塔东地区近年钻遇的震旦系至寒武系白云岩进行了初步研究,总结出该区白云岩主要由结晶白云岩(粗晶、中晶、细晶、粉晶白云岩和粉-泥晶或泥  相似文献   
47.
寒武系和奥陶系是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区的重要勘探目的层系。以岩芯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测井、录井资料为基础,对寒武系、奥陶系储层的岩石学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及组合形式、物性分布、储层类型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白云岩是奥陶系和寒武系的主要储集岩类,灰岩和砂岩类储层在奥陶系中、下统也有少量分布;储集空间类型多,孔、洞、缝发育,识别出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及非组构选择性溶孔等七种次生孔隙类型,它们在各组、段中的组合形式和分布特征不同;根据孔、洞、缝的组合方式,认为孔洞裂缝型、孔隙型、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储层是四种主要的储层类型;物性分析显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以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为主,间夹部分中孔低渗、低孔低渗储层。  相似文献   
48.
祛寒逐风合剂治 疗尢 王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祛寒逐风合剂是以1972年由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医简中“伤寒逐风方”为基础方配制而成的中药制剂,供临床使用。方中有制附片、川椒、细辛、白术、川芎、制鳖甲等,以温经散寒为主,佐以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补益肝肾,尊《黄帝内经》中“寒者热之”、“治寒以热”之大法,主要用于治疗wang痹(类风湿性关节炎)之辩证为风寒湿阻者。几年来临床观察120例,其中治愈23例,好转95例,临床验证取得了满意疗效,与宝光牌风湿液治病该病作对照,其疗效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且该药对中医辩证为风寒湿阻之各种痹证,包括西医诊断之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增生性关节炎、各种腰腿痛等都有很好的疗效,有望成为治疗风湿病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9.
50.
针对热带果树寒冻害预警中涉及的气象数据不平衡问题,提出一种结合不平衡数据处理和门控循环单元的热带果树寒冻害预警模型(IBDP-GRU)。按照设定的低温阈值,将数据样本按其最低气温分为高于阈值(通常为多数)和低于阈值(通常为少数)2类;利用提出的欠抽样算法对多数类样本进行欠抽样,并为不同类的训练样本赋予不同的权重;将训练样本和权重输入到GRU模型中训练;结合未来一天的最低气温预测值和相关热带果树的寒冻害指标判断这些果树在未来一天是否会受害。实验结果表明,IBDP-GRU能在不显著影响多数类样本预测的同时更加注重少数类样本的预测;在预测果树一天是否会受害时,IBDP-GRU对香蕉寒冻害预警的正报率分别比GRU、LSTM、CNN-GRU和BP模型的高16.4%、19.3%、20.3%、31.3%,对莲雾寒冻害预警的正报率分别比上述模型高18.7%、18.6%、20.5%、3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