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89篇
教育与普及   3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30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308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正>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河南特有的民间艺术,经历了历史的辉煌,体现着中原地区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审美爱好与独具特色的内容与形式。新课程改革要求美术基础教育更加注重文化特性,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的需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选材精美,“能体现词家风格和词的发展途径”,注释更具艺术匠心。此外,该书几乎对各种不同风格的名家作品的意蕴都——作了扫描式深层审美观照。最后,“金针度人”,强调“空里传神”的“吟诵”,可深刻体悟词美的“味道”。该书雅俗共赏,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95.
人性化的建筑——浅谈西关大屋的建筑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穗徽 《广东科技》2008,(6):194-196
西关大屋,以其门厅高大、装饰精美、工艺讲究、功能齐全而文明,其建筑艺术一方面源于历史的积累,保留着我国建筑的手法,同时也涉及了西方建筑工艺之精华,加以运用和仿造,使得其建筑与装饰日趋华美,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建筑工艺价值。本文揭示了西关大屋的两大价值①西关大屋在设计形式上造型华美,装修考究,造工精湛,集工艺美术之大成,将民间传统手工艺应用得淋漓尽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②西关大屋也并非只是华丽的花瓶,其在建筑学上对空间功能与使用功能的运用足以令当今建筑界折服。  相似文献   
996.
唐代韩愈提出的"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是对文学创作规律的概括,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赞同者从立身祁向、情感性质、对待别人批评的态度、科举制度、忧患意识等不同角度来解说;不赞同或持怀疑态度的,又分别从宗经、征圣的立场、文体的不同功能、审美心理、创作主体的要求、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等不同的方面来解说.古人的种种解说,虽纷纭散漫,"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对我们认识"庐山真面目",也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97.
用接受美学的基础理论观点,分析易中天、于丹等学者对《三国演义》、《论语》等古典名著所做的解读,认为《品三国》等作品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的解读既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信息内容与读者期待视野之间的审美距离,让读者获得了独特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998.
浅谈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洁 《海峡科学》2008,(2):80-82
艺术对一个人的熏陶与感染,对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西方国家甚至有这样的说法:小提琴 计算机=现代化,可见艺术的重要.该文从审美教育入手,通过对艺术教学大纲的拟定和课程的安排探讨分析,来阐述审美教育在提高非艺术专业学生艺术修养方面的优势,从而达到提高艺术修养,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999.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语文学科要教育学生怎样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因此,我们要把美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00.
陈燕 《科技知识动漫》2007,(4X):102-102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进行了全新的诠释与定位,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