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89篇
教育与普及   3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30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308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熊琏是清代杰出的女词人,其澹仙词内涵丰富,个性鲜明。主要表现在感怀词活现词人心灵,咏物词寄托意蕴深远,题画词深刻发明画意,悼亡词震撼读者心魄。论其审美价值,澹仙词具有感人肺腑的真情美,妙语天成的自然美,写貌传神的形象美,情景浑融的意境美,以及沉郁凄婉的风格美。  相似文献   
62.
楚漆器艺术是我国古代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支奇笆,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并对后来的漆器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楚漆器造型、装饰及文化内涵出发对楚漆器艺术进行审美探析,以期深刻把握楚漆器艺术美的特质与韵味.  相似文献   
63.
三维解读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但他早期的童话作品却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夜莺与玫瑰》以其深刻的主题、纯美的意象、诗化的语言和戏剧化的情节使它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其作品的艺术美、精神至美和美文思想又使它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他对生死和人生的哲理思考也在作品中有深刻的反映。所以,只有从文学、美学和哲学的三维视角才能比较全面地解读王尔德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64.
京派小说还乡的情节类型,即归来的模式与归来——离去的模式,这种情节模式蕴涵着反思启蒙理性的文化诗学内涵以及京派作家徘徊于都市与乡村的文化心态,进而总结其对现代小说美学的意义与贡献。  相似文献   
65.
物理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主要是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将相关因素按美的法则构建为审美因素,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66.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写作出现了个人化的创作倾向.诗人从主题创作到把词语当作诗歌写作的尺度,很大程度上动摇了诗歌写作的根基,显示出根本性的变化,诗歌写作出现了困境,读者理解诗歌有了难度.由此,追溯了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的诗学理论,指出了二者的不同,并认为没有诗人的审美体验,诗歌写作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67.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根据美学的历史发展线索,按照美的不同形态对学生实施系统的审美教育,其依据有二:一是美及审美的依据.要实现形成学生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审美心理结构的目标,就必须遵循美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发展运动规律;二是美的形态的依据.要对学生实施系统的审美教育,就必须把握住不同审美形态发展的历史脉络,把握住东西方审美形态发展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68.
产品设计的形式审美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品设计的形式具有使用的审美双重特征,其形式审美特征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产品的高品质性能的外在体现。章对构成产品的形式审美特征的技术因素(材料、结构、工艺等),艺术因素(形式美法则)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等进行了分析,有助于在设计中提高对产品形式审美特征的把握,发挥形式审美特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中国当代美学的得与失皆可从本体论的阐释中彰显,陈望衡先生境界本体论美学的提出意在克服中国美学研究的偏颇并试图在当今世界语境中挖掘中国古典美学资源,使美学研究具有时代性、前沿性。  相似文献   
70.
实践美学是在争论中诞生和发展的。作为20世纪在中国影响最大的美学学说,实践美学曾对中国的现代性启蒙起过巨大的作用,但由此引起的争论与批评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80年代末以来,随着社会文化思潮的转型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的确立,一部分学者认为实践美学只是适应中国特定时代和特定社会的需要,而当这种社会需要不再存在的时候,实践美学也就过时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