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4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2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空间胀缩力是自然界中尚未被人类认识的第五种力。空间胀缩力相当于“相对论”中的“时空弯曲”而产生的力,但;后者的时间弯曲是由“引力”而生,前者的胀缩力是由“能”(光、热等)产生。例如:太阳的热与光产生太阳系的空间,并使其空间中的“物”或“星球”发生“引力”。“空间胀缩力”可以解释:1.太阳为什么带着“以太”运动(光行差试验)?2.宇宙间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斥力?3.牛顿的万有引力只适合于太阳系?4.为什么冷中子有斥力?5.为什么引力常数有细微变化的规律?6.生命之力。  相似文献   
472.
自古以来,人类探索星空的热情一直在不断高涨。我们现在对太阳系内的各大行星都比较了解,但是对太阳系外的行星从近年来才开始有所知晓。为此,欧洲空间局(ESA)在2006年12月21日发射了COROT太空望远镜——全球首个专门从大气层外观察太阳系外行星的空间探测器。  相似文献   
473.
《科技知识动漫》2009,(5):48-49
土卫二星是土星第6大卫星,它被称为太阳系最有可能孕育生命的卫星.这是因为其表面具有适宜的温度.很可能存在液态水和简单的有机分子。科学家认为土卫二的冰冷表面99%是由冰水物质构成,其表面之下很可能存在着液态水。  相似文献   
474.
《大自然探索》2007,(11):5-5
右图为最近由设在夏威夷的凯克望远镜拍摄到的一组天王星环照片,首次显示出天王星环黑暗的一侧,暗示了这颗太阳系第七大行星动荡不安的近期情况。天王星发现于1781年.但是它的环直到1977年才被发现。1986年,  相似文献   
475.
彗星是由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过程中的剩余碎片构成的天体,也是人类可以接触到的最古老的天体,太阳系的诞生、地球生命的出现都可以从它们身上找到线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斯坦福大学的一个联合科研组,在对最丰富最广泛的一类气态有机分子——多环芳香烃(PAH)进行研究之后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476.
正715颗大家还记得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吗?虽然在功能上它已经退役,不过直到现在开普勒所收集的宇宙秘密都并未完全被人类破译。今年2月,负责开普勒望远镜工作的科学家宣布他们从观测数据中确认了新发现的分属305个恒星系的715颗太阳系外行星,使人类探测到的系外行星总数达到1700颗。开普勒望远镜如同照相机一样将视野中看到的东西记录下来,然后交给科学家处理。科  相似文献   
477.
与在地球上一样,火山在太阳系中其他星球的外形塑造上也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金星的表面就布满了火山,而且其中有许多火山都非常的“年轻”。1978年,天文学家曾观察到在金星的北半球上出现奇怪的闪光,并认为那是发生在金星北半球的一次火山爆发。同年,“先驱号”太空船在金星上检测到了高浓度的二氧化硫,这是一种火山气体。  相似文献   
478.
Interplanetary shock can greatly disturb the Earth's magnetosphere and ionosphere, causing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of the magnetic field and plasmas at the geosynchronous orbit. 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magnetic field data of GOES satellites from 1997 to 2007 and the plasma data of MPA on the LANL satellites from 1997 to 2004 to study the properties of magnetic field and plasma (0.03-45 keV) at the geosynchronous orbit (6.6 RE) within 3 hours before and after the arrival of shock front at the geosynchronous orbit through both case study and superposed epoch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following the arrival of shock front at the geosynchronous orbit, the magnetic field magnitude, as well as GSM Bzcomponent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on the dayside (8-16 LT), while the By component has almost no change before and after shock impacts. In response to the interplanetary shock, the proton becomes much denser with a peak number density of 1.2 cm^-3, compared to the typical number density of 0.7 cm^-3. The proton temperature increases sharply, predominantly on the dusk and night side. The electron, density increases dramatically on the night side with a peak number density of 2.0 cm^-3. The inferred ionospheric O^+ density after the interplanetary shock impact reaches the maximum value of 1.2 cm^-3 on the dusk side and exhibits the clear dawn-dusk asymmetry. The peak of the anisotropy of proton's temperature is located at the noon sector, and the anisotropy decreases towards the dawn and dusk side. The minimum of temperature anisotropy is on the night sid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lectromagnetic ion cyclotron (EMIC) wave and whistler wave can be stimulated by the proton and electron temperature anisotropy respectively. The computed electromagnetic ion cyclotron wave (EMIC) intense on the day side (8--16 LT) with a frequency value of 0.8 Hz, and the wave intensity decreases towards the dawn and dusk side, the minimum value can be found on the night side. The computed electron whistler wave locates on the day side (8--16 LT) with a value of 2 kHz.  相似文献   
479.
陈大卫  余明 《科技资讯》2010,(14):7-9,11
虚拟天文台是新世纪现代天文学研究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它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各种天文研究资源,以统一的服务模式汇集在统一的系统中。本文介绍了虚拟天文台的概念以及中国虚拟天文台建设的现状,提出建设福建虚拟天文台的设想并探讨了系统构建和实现,最后就此问题提出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480.
太阳系经历了约50亿年的演化史。在这漫长的时期中,短时标的灾变事件可能对一些太阳系天体(包括行星、月球和其他卫星、小行星以及行星环等)的形成和演化起了某种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