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8篇
系统科学   20篇
丛书文集   75篇
教育与普及   1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43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184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要点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军 《科技资讯》2011,(8):115-115
由于不可避免的老化、腐蚀及人为损坏等原因,管道泄漏发生.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也十分严重.因此管道泄漏的实时检测已为世界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基于硬件和基于软件的诸多方法着手,浅析了管道检漏的要点.  相似文献   
992.
王凯  王尽飞 《科技资讯》2011,(13):106-106
泄漏是天然气供应系统中最典型的事故,LNG火灾和爆炸绝大部分都是由泄漏引起的,研究LNG泄漏的相关问题对于LNG安全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介绍LNG泄漏后的扩散规律及危害特性,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计算和处置方法,为类事故的应急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页岩气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页岩气是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气聚集,其吸附及解吸机理与煤层气类似.根据不同的成藏条件,可表现为典型的吸附机理、活塞运聚机理或置换运聚机理.页岩气的分布主要受页岩厚度、面积、有机质丰度、生气强度及页岩储集空间等因素控制.中国对页岩气的研究起步较晓,但经国内外页岩气藏的初步对比分析后发现,中国许多盆地与美国...  相似文献   
994.
汇气管是天然气集输和分配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之一,具有压力高、数量大的特点,汇气管的安全运行对整个燃气输配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焦作城市燃气公司磨头首站汇气管喷射火灾危害,运用数值模型分别对火焰喷射高度和热辐射产生危害的程度进行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5.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富县地区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富县地区岩心、测井、地震、试气等资料,研究了其古生界生、储、盖、圈闭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认为该区天然气勘探潜力较大.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为平凉组泥岩及马家沟组灰岩、泥灰岩,具有低丰度、过成熟的特点;储层为风化壳,主要储集空间为微裂缝、溶蚀孔隙和基质内微孔;盖层为上古生界石炭系本溪组铝土岩、铝土质泥岩及泥岩.上古生界烃源岩为暗色泥岩、太原组和山西组碳质泥岩、灰黑色泥岩、煤层和生物碎屑灰岩,具高丰度、高成熟的特点;储层为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水下分流河道及滩坝类砂体,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混合孔隙、残余孔隙、裂缝-微孔隙、裂缝;盖层为上石盒子组泥岩.圈闭类型主要有岩性圈闭、地层圈闭,局部发育构造-岩性圈闭.油气成藏综合研究表明,下古生界以中央古隆起的马五段为有利勘探目标,上古生界以寻找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及滩坝等有利沉积相带控制的岩性圈闭为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96.
镇泾地区长8段致密低渗透油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泾地区长8油藏具有渗透率低、丰度低、储量大的特点,已钻遇的多口高产井显示出长8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通过沉积微层、层序、裂缝及湖盆底形分析,认为长81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中部的坝顶席状砂为高效储层发育段;与基底断裂有关的裂缝极大地改善了低渗透储层的渗流能力;长8湖盆底形的起伏控制着早白垩世晚期铁方解石的胶结作用,底形的高点是铁方解石弱胶结区,储层物性相对较好,为甜点发育区。通过主控因素分析,提出长8致密低渗透油藏勘探思路及工作方法,即"定层序、占高点、追裂缝、打河道"。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南阳凹陷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阳凹陷层序地层研究表明,油气藏与层序地层体系域关系密切。南部陡坡带容易形成的油藏类型主要有低位和高位砂体形成的砂体上倾尖灭油藏,水下扇砂体形成的砂岩透镜体油藏,湖侵域砂体超覆油藏;深凹区发育处于弯折带之下的低位和高位域的砂岩透镜体油藏;北部弯折带发育低位时期的砂岩透镜体油藏,断层–岩性油气藏及断背油气藏,高位体系域时期的断鼻、断层–岩性油气藏等,湖侵体系域中还可能存在地层超覆油气藏。结合南阳凹陷层序地层特点和各种类型油气藏分布规律,总结了南阳凹陷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油气藏成藏模式,将凹陷内的油气聚集带划分为3类:北部弯折带内低位扇油气聚集带;南部砂砾岩体油气聚集带;轴向三角洲油气聚集带。北部弯折带内的低位扇砂岩体油藏的特点有中—短距离运移成藏、中—小断裂和微裂隙作为疏导体系、向心状和垂向油气运移;南部砂砾岩油气聚集带内砂砾岩体垂向连通横向连续,油藏封堵条件差;三角洲砂体油藏类型主要为断块油藏或断裂–透镜状砂体油藏。  相似文献   
998.
镇泾地区延长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的烃源岩条件、储层条件、储盖组合及圈闭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镇泾地区延长组成藏条件优越。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及富集规律研究成果表明:构造演化控制着油气的调整方向,成藏期油气向SE方向运移,现今油藏向NE方向调整运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分布控制着油气成藏,烃源岩有机质丰度>1%的地区,成藏条件优越。有利沉积相带控制油气富集,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距离生烃灶近,砂体物性好、厚度大,是石油富集的最有利场所。成藏期流体动力差控制着油气的运移方向,流体动力差越大的地方,油气越富集。断裂对油气富集起着运移通道的作用,断裂导致的增孔作用进一步影响着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999.
利用钻井、测井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基于沉积埋藏史和生烃史研究,结合油气来源,分析沾化凹陷三合村洼陷油气成藏过程。结果显示:三合村洼陷存在3种原油类型,油气主要来自于渤南洼陷,油气成藏经历了东营组成藏期、馆陶组成藏期和明化镇组成藏期3期成藏;东营组成藏期形成的油藏原油源于沙四上亚段成熟烃源岩,此时垦西低凸起还未成型,来自渤南洼陷的油气以断裂侧向-不整合型二元输导体系沿斜坡带运移至三合村洼陷沙三段及以下地层中成藏,并在后期由于硫化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发生稠化;馆陶组成藏期形成的油藏原油源于沙四上亚段和沙三段烃源岩,此时垦西低凸起已成型,来自渤南洼陷的油气主要以网毯模式运移至沙三段以上地层中,在后期发生生物降解作用而稠化;明化镇组成藏期形成的油藏原油源于沙三段成熟烃源岩,同样以网毯模式运移至三合村洼陷,主要在新近系成藏。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准确快速预测天然气纯组分的黏度,基于多元函数微积分计算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天然气纯组分黏度的二元回归分析方法,将黏度拟合为温度和压力表示的函数μ=f(T,p)。在所研究的温度、压力范围内(230 K≤T≤450 K,p≤20 MPa),根据定温下黏度的μ-p曲线簇变化规律,以纯组分的临界温度Tc的范围为基准,将天然气各组分分为3类:Tc≤230 K,Tc≥450 K和230 K < Tc < 450 K,并针对前两类组分,分别以CH4、iC5H12为例,对其黏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黏度与温度、压力的函数关系式。将回归分析预测结果分别与数据源reference fluid properties(REFPROP)软件及实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REFPROP及实验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1%,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