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1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02篇
系统科学   41篇
丛书文集   77篇
教育与普及   16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29篇
综合类   257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通过应用流体动力软件FLUENT对二次滤网的内部流场进行了分析,其输出结果验证了水阻数学计算公式对二次滤网设计的适用性;同时依据二次滤网内部流体分析的结果,对二次滤网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优化,使其更合理、更可靠。  相似文献   
992.
聚驱螺杆泵采油井产出液是含有聚合物水溶液的油水混合物,这种产出液在螺杆泵采油井的抽油杆和油管所形成的环空中的流动可视为粘弹性流体偏心环空螺旋流。本文在利用变系数二阶流体描述粘弹性流体流变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粘弹性流体偏心环空螺旋流的控制方程。利用有限差分法对上述控制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了该流动的轴向速度、切向速度分布,并分析了环空内管自转速度、偏心度及压力梯度对轴向速度和切向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俞金源  马占红  王万江 《甘肃科技》2013,29(10):58-61,48
兰州石化物流中心82泵房强酸泵,用于卸送罐车中的浓硫酸。由于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该泵运行情况始终较差。就该泵频繁发生的机械密封泄漏、轴承损坏、泵体腐蚀等故障分析其产生原因,并利用减少动密封点数量、采用有机材料滑动轴承、改变检修操作等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该泵的运行周期。  相似文献   
994.
结合格子Boltzmann方法和隐式扩散浸入边界方法,实现流体-固体耦合运动的求解。预测的速度和压力场可以通过格子Boltzmann方法快速求解,而流固耦合界面力由满足流固界面的无滑移边界条件隐式获得,固体边界节点与流场节点间的信息交换通过高阶导数光滑函数实现。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易于实施,效率高,并且减少了非物理振荡和非物理流线穿透。为了确定该数值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圆柱绕流和翼型绕流基准算例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模拟不同雷诺数下被动旋转转子与流体的相互作用,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95.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在平坦固体表面润湿时喷墨液滴的产生过程,以确定出发生液滴的关键.在考虑了表面张力和壁粘连的基础上,利用两相流之流体体积方法(VOF)建立了一个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来模拟湿平坦的固体表面上液滴过程.结果表明:基于VOF模型能够模拟润湿固体表面上液滴产生的动态,能够反映动态液滴与润湿固体表面间的相互作用和主要特征.这一模拟提高了对流体流动的认识,可以为一个特定的喷墨应用预测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双相介质的地震流体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避免间接计算的累积误差,提高储层流体识别精度,根据孔隙弹性介质理论,建立基于弹性阻抗反演的流体因子直接提取方法和固液解耦流体因子叠前地震反演方法。地震波在含烃储层中传播时发生速度频散,根据中观尺度岩石物理理论,提出基于叠前反演的频散属性提取方法,实现频散属性的定量表征,将速度的频散幅度用于流体识别。该方法实际工区应用效果良好。结果表明:以双相介质岩石物理理论为基础建立流体因子,依托叠前地震反演进行储层流体识别的方法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997.
在区域热演化史和埋藏史基础上,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构造带白垩系东沟组-古近系紫泥泉子组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确定各期次油气成藏的主要时间,并对古近系紫泥泉子组在油气成藏期中的古流体势演化和油气运聚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经历了两期油气成藏,第一期主要在中新世中—晚期(距今约14~9 Ma),第二期主要在上新世中—晚期(距今约3.7~2.5 Ma);两期油气成藏的古流体势分布格局具有显著差异,第一期在吐谷鲁背斜区的古流体势最低,以聚集白垩系烃源岩生成的油为主,第二期在玛纳斯背斜区的古流体势演变为最低,以聚集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生成的气为主。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微量元素与稳定同位素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广泛发育的构造裂缝方解石充填物的成因及其与烃类流体活动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砂泥岩裂缝中充填的方解石为相对富集Fe和Mn而贫Mg的(含)铁方解石,其δ13CPDB为-6.6‰~2.7‰,δ18OPDB为-23.0‰~-14.9‰;方解石脉中富集的Mn元素主要源于酸性烃类流体对长7段源岩内部凝灰岩的溶蚀,其成因主要与有机质演化过程中甲烷生成作用产生的相对富13C二氧化碳和脱羧作用产生的贫13C二氧化碳有关;方解石脉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长7段烃源岩生排烃期间,稍早于或同步于烃类流体的大规模活动,侏罗纪末期形成的裂缝构成了延长组烃类流体活动的重要通道,有利于烃源岩排烃及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油气运移。  相似文献   
999.
基于反共振原理,提出了能隔离包含2个频率成分振动的双层流体浮筏隔振装置,在小振幅假设下建立了双层流体浮筏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系统的隔振机理,给出了力传递率的表达式.分析表明,双层流体浮筏具有2个反共振频率且可通过改变液位高度实现调节.将双层流体浮筏与质量和等效刚度相同的单层流体浮筏和传统质量-弹簧隔振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双层流体浮筏在传统质量-弹簧系统没有隔振效果的低频段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当双层流体浮筏2个反共振频率一致时,其具有比单层流体浮筏更好的反共振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物性参数对纳米流体强化换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铜-氩纳米流体在矩形槽通道内流动和换热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基础流体和不同体积分数的纳米流体在不同Re下的换热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了纳米流体热物性的改变对强化换热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于基础流体而言纳米流体由于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而强化换热,并且纳米流体体积分数越大,其导热性能越好,从而换热能力也越大.对于相同体积分数的纳米流体,其换热系数提高的程度与流体的速度有关系,流速越小,换热系数提高得越大,而随着流速的逐渐增大换热系数提高的程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