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21.
廖东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5):4356-4360
在砂泥岩地层中自然电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层水矿化度与泥浆矿化度差异、泥质含量、含水饱和度、地层温度和地层厚度。有些公司提供了自然电位受温度和地层厚度的校正图版,但没有考虑泥浆冲洗深度、侵入深度和束缚水饱和度大小对自然电位的影响。充分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双水饱和度模型重新构造了砂泥岩中自然电位的响应方程。用新构造的方程计算的地层水电阻率数值与测试得到的地层水电阻率数值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522.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水淹层测井解释软件系统,通过沈84 块 S43Ⅱ油组小层油藏实际应用,处理区块不同开发期 120 多口井相应水淹层测井地质资料,分别利用水淹层测井解释的研究成果,提取和集总油藏及剩余油参数,编制研究区块 S43 Ⅱ 油组各小层油藏孔隙度、渗透率、原始油饱和度、剩余油饱和度及油层有效厚度的平面分布图件.依照 S43Ⅱ 期水系发育、油藏及剩余油参数的分布和大小,对主要调整挖潜的 Ⅱ8 小层参数做作了具体的描述,并按 Ⅱ8、Ⅱ7、Ⅱ5 、Ⅱ6、Ⅱ3、Ⅱ4、Ⅱ1、Ⅱ2 小层顺序,分别阐明了各小层油藏及剩余油参数的分布和富集范围,为区块油藏综合治理和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23.
为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基于表面自由能理论,分析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沥青-集料界面间黏附功与剥落功的变化情况,并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劈裂试验及Logistic模型进一步探究了沥青混合料的饱水程度与冻融作用对其水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沥青的表面能及黏聚功降低,沥青-集料间的黏附功降低,剥落功升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减弱;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其劈裂强度降低;冻融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的饱和度越大,其损伤程度与损伤速率越大,当沥青混合料的饱和度大于50.00%时,冻融作用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愈发明显,因此推荐沥青混合料的冻融劈裂试验在饱和度高于50.00%的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524.
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胜利油田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期,求准油层油水饱和度是寻找剩余油和提高开发效果的关键和难点。但是目前较准确的密闭取心所测得的油水饱和度与实际地层条件下的饱和度也存在较大的误差。通过密闭取心影响油水饱和度的因素分析和定量计算各种影响饱和度的地质和开发因素,把排出液量按渗流力学原理进行分配,克服了微间隙的影响。通过测量流体黏度和相渗参数建立数学模型,得到了地层条件下的饱和度数据,使地层的驱油效率计算趋于合理。其理论模型具备通用性,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可推广性,在现场试验和实际计算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25.
吴建彪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7):11887-11894
致密砂岩气藏渗流阻力大,废弃压力高,采收率低,含水饱和度影响显著,明确致密砂岩储层气体的渗流机理对于气藏的有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东胜气田致密砂岩储层样品100余块,开展了孔渗测试及其相互关系与分布特征分析;进行了致密砂岩储层在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气体渗流特征实验,计算了单相气体及不同含水饱和度下气体渗流的滑脱因子;测试了样品在不同驱替压力下的气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东胜气田致密砂岩储层覆压渗透率约为常压下测得的标准渗透率的1/10,且普遍低于0.1mD,孔隙度偏低;滑脱效应受渗透率、孔隙压力、含水饱和度影响明显;干岩心气体临界流态特征明显,小于0.1mD岩样渗流特征曲线为线性,大于0.1mD岩样非线性特征明显;含水饱和度对于渗流特征曲线影响显著,随着含水饱和度增加,气体渗流由气态渗流过渡到液态渗流,气相渗流滑脱效应逐渐变弱;驱替压差对残余水饱和度影响大,控制气藏生产压差,防止大压差驱动储层水,导致气井大量产水。渗流机理研究对于东胜致密砂岩含水气藏的合理、有效开发具有重要的基础理论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526.
四川盆地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层段,是有机质含量高、含气丰度高的优质页岩气层,但该层段却不具有高的电阻率,较低的电阻率往往会导致利用电法测井信息的阿尔奇(Archie)、西门杜(Simandoux)、双水模型等公式计算获得的含水饱和度远远高于实验分析值。为提高页岩气层关键参数的计算精度,开展了寻求利用非电法测井信息计算含气饱和度的方法研究。在深入分析该区页岩气层测井响应特征及低阻成因的基础上,剖析了传统电法测井求取含水饱和度的局限性,阐述了利用非电法计算含水饱和度的可行性该新方法有效避开了电法测井中的低阻因素的影响,从根本上解决了低阻页岩气层段含水饱和度计算数值偏高的问题,在研究区应用效果明显,为该区页岩气储量的准确计算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27.
螺杆桩因其特殊的成桩工艺和挤土效果,可有效改善桩间土的力学特性并消除黄土的湿陷性.为了研究螺杆桩消除黄土地基湿陷性的效果,对螺杆桩在不同桩心距条件下黄土的挤密效应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螺杆桩处理后的黄土复合地基,其桩与土之间有较好的挤密效果,黄土湿陷性明显消除;由于成桩工艺的特殊性,随着桩侧水平距离的增...  相似文献   
528.
在“双碳”政策的时代背景下,交通行业碳减排任务艰巨,但目前面临车辆碳排放测算精度不高的问题。为实现车辆碳排放的精细测算,文中提出了一种融合多源数据的高速公路路段车流碳排放精细测算方法。首先,运用KD-树算法将运营车辆的GPS坐标与高速公路道路点坐标搜索匹配,实现对运营车辆的实时监测。然后,建立车辆碳排放测算模型,进而设计相关的计算流程。最后,以虎门大桥主桥段为例进行路段断面碳排放测算,通过VISSIM仿真及相关对比实验,验证了文中所提出的算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按车辆类型分类,微型小型客车的碳排放最高,占比达74.36%;按燃料类型分类,汽油车的碳排放最高,占比达80.50%;新能源汽车运行车次数占12.60%,但碳排放仅占4.27%,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货车是推进高速公路碳减排的重点。研究还发现,将交通饱和度控制在0.32~0.38时,当量标准车的平均碳排放较少;当交通饱和度大于0.62时,当量标准车平均碳排放显著增加。文中研究结果可以为交通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9.
冰冻前的饱和度是影响运行期大坝下游面区域混凝土冻融劣化的重要因素,但现有报导混凝土毛细吸水试验研究一般针对烘干的富胶凝材料试件且未考虑重力和低温的影响.首先采用高压PE平口袋设计提出了一种侧吸法和上吸法的毛细吸水方法,然后制备3种水胶比、3种环境低温、2种养护龄期的二级配大坝混凝土试件,探索试件毛细吸水14d后距吸水面不同深度处的饱和度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非饱和大坝混凝土毛细吸水14d后,饱和度随深度增加而明显下降后稳定在某一水平,饱和度随水胶比、环境温度和龄期变化的关系为θ0.410.500.60、θ2℃8℃5℃和θ28d90d,上吸法测得的饱和度大于侧吸法,但上吸法和侧吸法测得的水分扩散深度均不超过17.5cm.  相似文献   
530.
针对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过程中流体的运移和压力的传递现象,利用美国Frio地区的CO_2咸水层封存试验实测数据,建立二维多岩相结构模型,模拟分析CO_2地质封存中CO_2注入阶段岩石孔渗性能的变化特征、岩层压力增加的变化特征以及CO_2羽流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在驱替咸水溶液的过程中形成类似漏斗状的扩散晕,蒸发作用产生的盐沉淀主要位于井附近的单气相区,随着盐沉淀的增加,井周围的渗透率降低、压力积聚;盖层渗透性提高避免了储层内部出现过大压力,但却增加了泄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