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9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91.
通过对环鄱阳湖城市群的现状论述,分析了对其进行林业规划的必要性,提出了环鄱阳湖城市群林业规划的基本原则。并根据此原则提出了相应的整体布局和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392.
借鉴灾害风险学原理,从空间冲突致险因子的危险性与持续性、空间冲突承险体的脆弱性、恢复性4个要素构建空间冲突风险测度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以县域为空间单元,对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冲突风险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表明:2000—2010年,各个区县的空间冲突风险水平均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并以3个市区为中心向外逐步递减.  相似文献   
393.
本文从设立"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先导区的意义入手,对易俗河经济开发区战略位置、发展基础、拓展空间、建设现状等进行了研究分析,论证了促进易俗河经济开发区在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两型"社会改革试验中的先导地位.  相似文献   
394.
安宏宇  狄维瑞  马思默 《科技智囊》2011,(2):I0010-I0015
麦肯锡城市群(Cluster Map)方法,即区别对待中国的不同城市,将800多个中国城市划分为若干个城市群,关注它们在收入水平、地理位置、城市问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诸多方面的区别和差异、以及城市中消费者共同的消费态度和偏好等。  相似文献   
395.
沈阳经济区构建与辽宁旅游竞争力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建设沈阳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剖析了该区域构建中存在的旅游业发展问题,并据此分析了辽宁旅游业发展走向联合的必要性。同时,对如何整合资源、提升辽宁旅游竞争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96.
为了进一步把握当前城市群发展的特点与方向,掌握城市群建设用地的扩张机制,选择中国南北两地最具代表性的京津冀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88—2017年的建设用地数据,借助城市扩张速率、城市扩张强度、城市扩张差异指数和景观扩张指数等指标,对比分析两大城市群近30年间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及其差异,并结合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两大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进入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期,而粤港澳大湾区则进入城市扩张的成熟期,且大湾区内部的发展速度要优于京津冀城市群:(1)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用地的增加面积是粤港澳大湾区的3倍多,但其建设用地的扩张速率和扩张强度均小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即扩张进程总体上慢于粤港澳大湾区。(2)两大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地的扩张速率和扩张强度在1988—2007年间均明显高于京津冀城市群的,但从2008年开始均低于京津冀城市群的,且差距不断扩大;京津冀城市群的建设用地呈多中心环状放射性扩张,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用地则由点状扩张转为面状发展。(3)两大城市群建设用地的扩张过程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京津翼城市群的建设用地扩张速度由高至低依次为南部、东北部、中部,粤港澳大湾区东岸的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快于西岸的。(4)两大城市群的新增建设用地斑块均以边缘式扩张和填充式扩张为主,飞地式扩张的数量占比逐渐降低,扩张格局不断从扩散走向集聚,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地扩张的集聚水平更高。(5)京津冀城市群的建设用地扩张主要受常住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而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则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97.
基于价值量、热点分析、最小累计阻力(MCR)模型和距离衰减等多种方法和模型,量化分析长三角城市群2010年和2018 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揭示其供需盈亏关系;根据整体供需空间格局,确定生态源地到生态需求地的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转路径与价值流转量.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2010年和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变化微小,而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显著增长;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呈南高北低的分布形态,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呈东高西低的分布形态;供需盈余区主要分布于皖南山地丘陵,供需赤字区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城市的主城区;研究年份内,供需平衡区面积减少,供需失衡区面积增加,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供需空间异质性增强;将生态源地与生态需求地之间的重要生态廊道作为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转路径,2010年和2018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流转总量分别为127.1,272.6亿元.  相似文献   
398.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选取生境质量、食物供给、碳储量三项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运用InVEST模型、空间自相关方法来量化分析县域尺度上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平衡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8年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整体下降3.6%,其中12个县市区的供给呈现小幅增长,11个县市区供给出现减少,总供给量呈持续下降趋势。空间分布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特点,低供给区、较低供给区分布在长沙、株洲市区,较高供给区与高供给区在空间上的变化较大。2)2000—2018年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总需求增长201.2%,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其中宁乡县、浏阳市和炎陵县的需求具有“先减小后增长”的特点。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表现为三市市区的需求较为集中,而外围县市区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较小。3)2000—2018年城市群大多数县市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趋向恶化,尤其是高盈余地区数量明显减少。2000年,高盈余区有宁乡县、韶山市、湘潭县和炎陵县,至2018年,仅炎陵县是高盈余状态。  相似文献   
399.
基于2015—2018年中原城市群29座城市的空气质量数据,对中原城市群空气质量进行空间关联网络建模,利用网络指数和社团检测方法探索城市群空气质量个体作用和整体发展态势。结果显示:1)中原城市群空气质量影响中心分为以晋城为核心的北部带状中心集群和以郑州为核心的中部块状中心集群,其中北部集群代表了自然环境条件和不合理的重工业产业结构对北部地区产生的重大影响力;中部集群凸显了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显著影响。此外,具有中介作用的开封、许昌、漯河、安阳和运城,分布在城市群各圈层的边缘,对空气质量传播影响较大。2)中原城市群空气质量空间网络整体性指数达到0.512 3,关联比较紧密。城市群内的空气质量环境较差的西北板块为主影响板块,对东南板块在现阶段的影响较强。3)中原城市群空气质量空间关联具有明显的"梯度"特征,而非孤立存在,社团检测发现其具有比较稳定的二元发展态势。本文通过复杂网络理论分析城市群空气质量,旨在为防治城市群整体空气质量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0.
中原城市群地区城市就业结构变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原城市群就业结构的分析,揭示出我国中部城市就业结构的一般变动规律.目前城市群地区的工业化及城镇化水平较低,从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还占据较大比重.各中心城市的就业结构表现为第一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下降而第三产业逐步上升.在第三产业内部,传统性行业的就业比重趋于下降而新兴行业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