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05篇
教育与普及   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77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2 毫秒
881.
GIS支持下的湖南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建设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降雨是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这一思想,介绍了在GIS技术支持下构建湖南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功能特征,重点讨论了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开发思路、逻辑及应用架构、分析流程等关键问题.依据湖南省地质灾害发生特点,选定日雨量和小时雨量作为气象数据来源,结合地质背景因素,形成了一整套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日雨量的预警分析子系统、基于小时雨量的预警分析子系统和辅助办公自动化子系统,从而实现了快速、高效的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  相似文献   
882.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区域灾害防治的前期工作。构建一个符合区域地质环境的灾害评价体系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区域适用性起决定性作用。在对区域地质灾害调查分析后,选取降雨、坡度、岩性等8个影响因素,利用信息量模型对盘州市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显示:盘州市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靠近道路和断层相对集中的区域;易发性高和较高区域呈带状分布,占盘州市国土面积的38.62%;随易发程度的升高,各区域分布的灾害点数量增多,灾积比也逐渐增大,说明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地质灾害分布的实际情况相符,分区划分合理。研究成果可为盘州市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3.
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自动化测量仪器及通讯手段的快速发展,为地质灾害监测的自动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介绍了福建省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站点的建设情况,以及基于自动化监测仪器和GPRS/GSM网络远程数据采集传输的福建省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应用。结果表明,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是可行、有效和方便的,也是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84.
选取兰州市150起典型地质灾害,从时间、空间两方面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兰州市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并将兰州市地质灾害分布区域划分为危险性大区、危险性中等区和危险性小区3个区.针对兰州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现状,通过总结现行的监测预警方法及手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兰州市监测预警的方向,并针对进一步完善兰州市监测预警系统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85.
利用RapidEye卫星遥感数据对温都村滑坡进行调查研究。选取321波段进行RGB彩色合成,并利用等高线生成的DEM进行正射校正得到遥感解译底图。从遥感影像中提取出该滑坡各要素,对其稳定性和危害性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建议。结果表明:利用RapidEye卫星遥感数据进行滑坡调查研究具有快速、准确、经济等优势。  相似文献   
886.
正[本刊讯]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乔建平研究团队对五处地质灾害点(王家沟泥石流、红梅村滑坡、塔子坪滑坡、梅子林泥石流、玉石沟泥石流)进行监测研究,初步建立了成都市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系统的建立在进一步研究该地区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提高地质灾害预警精度,避  相似文献   
887.
《中国科技成果》2013,(5):17-18
本课题以2008年中国南方罕见的持续降雪与冰冻气候对我国社会经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为研究背景,通过研究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地质灾害形成环境和成灾机理,针对极端冰雪灾害条件易发生地质灾害,且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分布面积广、救援难度大等特点;提出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地质灾害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888.
 在综合分析研究区孕灾环境、致灾因子与地质灾害分布关系基础上,建立了绵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评价指标量化分级标准和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贡献率。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结合,根据建立的隶属度函数构造模糊判断矩阵,对整个研究区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得到了4个等级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其中,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共为810个网格单元,面积约12960km2;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共为157个网格单元,面积约2512km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共为66个网格单元,面积约1056km2;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共为253个网格单元,面积约4048km2。根据易发性评价结果绘制了各易发性程度分区图件,并对各易发分区进行了分区评价。  相似文献   
889.
汶川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航天遥感应急调查与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特大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裂缝等次生地质灾害导致地震灾区对外交通、通讯中断,灾情小明。为尽快给国家各部门救灾提供第一手资料,在国家相关部门直接领导下,中国地质调查部门紧急组织了全国12家单位60余名科技工作者,在50多天的时间里不舍昼夜,及时提供了大量调查数据、专题报告和图件,为救灾工作、为灾害损失评估工作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依据,实现了多类型遥感信息的多学科全方位应用,完成了科技救灾的使命。  相似文献   
890.
通过对甘肃省西和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的论述,初步分析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为地质灾害防治及国土整治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