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6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263篇
系统科学   27篇
丛书文集   333篇
教育与普及   250篇
理论与方法论   52篇
现状及发展   38篇
综合类   575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88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346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290篇
  2000年   284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198篇
  1997年   205篇
  1996年   195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0 毫秒
1.
铜金复合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探针,可灵敏地选择性检测半胱氨酸。在碘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半胱氨酸能够使铜金复合纳米材料的吸收峰信号增强,从而实现半胱氨酸的定量检测,检测限为0.06 mmol/L,线性范围为0~1 mmol/L。与其他氨基酸相比,铜金复合纳米材料传感器对半胱氨酸显示出良好的选择性,所制备的铜金复合纳米材料无需任何处理即可直接用于检测体系,大大简化了检测流程,具有简单、快捷和选择性高等优点,可作为半胱氨酸检测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
ZrO2基固体电解质氧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由于ZrO2基固体电解质氧传感器具有高的测氧灵敏度和在高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因而在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首先介绍了ZrO2基固体电解质氧传感器的测氧原理,然后阐述了ZrO2基固体电解质氧传感器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氧传感器导电理论,及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工作的氧传感器研究状况和氧传感器的应用研究,并对氧传感器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指出为了获得高性能的氧传感器应重点发展纳米材料氧传感器。  相似文献   
3.
SiO_2为柱的层状钛铌酸盐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文华 《科学通报》1993,38(14):1295-1295
一系列以八面体骨架结构为基础的层状钛酸盐、钛铌酸盐和铌酸盐能被有机胺撑开形成层柱化合物。这类材料在分离、吸附、传导和催化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潜在的应用前景,因而受到了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但是,由于层间的有机物不耐高温,这类材料的应用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带。 TiO_2和Nb_2O_5作为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但与其它金属氧化  相似文献   
4.
合成一些新的有机磷化物,组成为(ArO)PhP(s)Y(Y=Cl、NCS).测定了mP、IR、HNMR并进行了元素分析.Ia的除草活性尚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RE_Mg合金对固体粉末法硼、铬、铝共渗层成分、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发现随着RE_Mg合金加入量的增加 ,渗层中Al2 O3的量不断增多 ,当RE_Mg合金加入量为 5 %时 ,渗层中出现连续致密分布的Al2 O3黑区组织 ,对此进行了性能测试和机理探讨  相似文献   
6.
7.
8.
9.
将方酸与芳香胺反应制得芳香族异方酸酰胺,再与脂肪胺交换反应制得了脂肪族异方酸酰胺,实现了两步反应在同一反应器中完成的一锅合成法,是制备脂肪族异方酸酰胺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洪军  王向东 《松辽学刊》2007,28(3):68-70
本文利用纳米固体超强酸SO4^2-/ZnO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的最佳反应条件,既反应时间2.0h,催化剂用量为酸质量的1.0%,酸醇比为1∶2,验证实验产率为96.7%,且该实验反应时间短,无腐蚀无污染,催化剂可回收可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