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Li_4Ti_5O_(12),通过XRD分析寻找出制备Li_4Ti_5O_(12)的理想条件.将高岭土、滑石粉、氧化铝和碳粉制备的多孔陶瓷在前驱体溶胶中进行浸渍负载,经干燥、煅烧制备得到多孔陶瓷基Li_4Ti_5O_(12),进行酸改性得到锂离子吸附剂,测定其对Li~+的吸附容量.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煅烧温度和增加保温时间有利于Li_4Ti_5O_(12)的生成,在750~800℃下保温5~8h得到的产品结晶度好、晶相纯度高.洗脱率和吸附容量随着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800℃下保温5h得到的样品经过酸洗后洗脱率为51.7%,对Li~+的吸附容量为12.2mg Li+/g Li_4Ti_5O_(12).  相似文献   
82.
以壳聚糖为载体,用废酵母为原料,制备了复合吸附微球,以溶液中活性红4(RR4)为吸附对象对所制备微球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制备液中壳聚糖含量为3%(质量分数),废酵母添加量7.5 g/L,交联剂戊二醛(25%,质量分数)量0.5 mL/L,交联时间2 h条件下,制得湿粒径为3.0-3.5 mm的复合吸附微球,其吸水量9倍左右,膨胀率15-20倍.微球在酸性条件下对RR4的吸附量大,常温下需22 h达到吸附平衡,等温实验数据对Freundlich等温方程的拟合情况良好,pH=2时,微球对RR4的最大吸附量为72.32 mg/g(以微球湿重计).  相似文献   
83.
利用一种新型的热解析仪/化学发光联用的仪器系统,采用Tenax-TA (2, 6- 二苯基对苯醚的多孔聚合物)作为空气中低浓度丁酮的吸附剂,实验发现,当从吸附剂解吸的丁酮蒸汽通过氧化钇(Y2O3)粉体表面(温度175 ℃)时,其催化发光强度与丁酮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热解析仪/化学发光联用技术测定空气中痕量丁酮的新方法,其线性范围为4.025~201.25 mg/m3 (r =0.9978, n =10);检出限为1.3mg/m3,对浓度为8.05 mg/m3的丁酮蒸汽平行测定了9次,相对标准偏差为5.36 %;本法耗时短、简便快速,成功实现了对丁酮的实时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84.
红薯淀粉(SSt)与马来酸(MA)在吡啶的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合成了对Pb(Ⅱ)具有高效率吸附性能的新型改性淀粉螯合吸附剂。通过探究反应物配比、合成温度(T1),确定了其最佳制备条件:m(SSt)∶m(MA)=5∶3,T1≥70℃。考察了吸附时间、模拟废液p H、Pb(Ⅱ)浓度、吸附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假设,线性回归方程为:y=0.033 4x+0.406 1,R2=0.989 4,k=6.764×10-3g/(mmg·h),Qe(理论平衡吸附量)=29.94 mg/g、Qe(实验平衡吸附量)=26.14 mg/g。  相似文献   
85.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项新颖的分离技术,也是当前化工界科学研究的热点。在催化剂超临界流体再生和聚合物系超临界流体脱辉的模型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杂质与超临界流体在气固相界面的竞相吸附现象。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超临界流体在固相吸附的理论以及当用双重吸着模型处理超临界流体在聚合物相吸着时,计算其焓差△HD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6.
用粉煤灰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介绍用粉煤灰对毛纺厂的印染废水进行处理的方法,寻找到最佳的处理条件和添加剂,使印染废水的脱色率达95%以上,CODcr去除率达到96.2%,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7.
采用TiCl4液相水解法, 制备粒径在40~80 nm的锐钛型纳米TiO2. 将制得的纳米TiO2配合面包酵母菌制作复合吸附剂并用于Cu2+的吸附研究, 发现复合吸附剂量为5 g·L-1, pH≥4.0, 吸附时间40 min, [Cu2+]=10 mg·L-1的条件下, 复合吸附剂中纳米TiO2提高了面包酵母菌对Cu2+的吸附率, 即面包酵母菌和纳米TiO2对Cu2+的吸附产生了协同作用.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Zeta电位等仪器对复合吸附剂进行测试分析. 结果表明, 复合吸附剂中面包酵母菌与纳米TiO2主要依靠配位键、氢键相互结合, 受静电吸引影响较小. 同时, 复合吸附剂的稳定性及TiO2的负载量与溶液中H+浓度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88.
利用TiO2掺杂Pd2+吸附剂进行了酸性As(Ⅲ)废水的去除实验,并与活性炭吸附法进行了对比,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溶液pH值等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ρ(As(Ⅲ))=15 mg/L的水样,As(Ⅲ)的去除率达98.5%,高于或相当于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9.
粉煤灰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与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粉煤灰处理电镀车间的含铬废水,可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通过条件试验确定了粉煤灰吸附的最佳条件,这种处理废水的方法,不仅可以消除粉煤灰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对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另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0.
本文报导了对铀、锌、铜和锂四种元素具有一定吸附性能的几种钛复合吸附剂研制,其中筛选出钛(Ⅳ)铁(Ⅲ)复合吸附剂较佳,它的制备条件是 Ti/Fe(摩尔比)=1/0.5,沉淀 pH 值为6.0,在加浓铀的人工海水中它的吸铀量为15717微克/克干剂,在天然海水中,逆流通海水十天,它的吸铀量亦是同类吸附剂中较高的,述到114.6微克/克吸附剂。另外,这种复合吸附剂在天然海水中吸铜量是16.55微克/克吸附剂,亦是较高的,它在天然海水中吸锌量是256.1微克/克吸附剂,吸锌量也是较高的。这些结果,对海水综合利用、废水利用环境保护方面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在钛复合附剂电性和结构方面的研究,都取得较有价值的信息。吸铀量大的吸附剂,ξ电位绝对值有小的趋势。产生异质同晶的吸附剂吸铀量与吸锌量都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