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5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吸收塔的现场应力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电测法测定了大型化工设备吸收塔及其后加钢板箍的应力,针对现场的条件,特别是壁温的变化,所采取的措施是成功的,所贴应变片的有效率达96.3%.  相似文献   
22.
分析了脱碳吸收工况近期不好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理论计算确认了解决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3.
用氢氟酸灞淋吸收塔吸收的BF3可循环使用于氟苯制备中。该工艺防止了空气污染,降低了氟苯的原料成本,提出了氟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从理论和生产实践出发,分析了安庆石化丙烯腈装置吸收塔特点,指出填料吸收塔的优缺点,对将来新建丙烯腈装置吸收塔选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5.
《科技成果纵横》2008,(2):14-14
三甘醇脱水撬装装置是天然气田生产过程的主要装置,用于集气站天然气脱水。装置脱水原理采用甘醇化合物溶剂吸收脱水法。湿天然气由吸收塔下部进入三甘醇脱水吸收塔,自下而上与从塔上部进入的三甘醇逆向接触,脱掉所含水分,从塔顶出塔。含水三甘醇从塔底出塔,经过降压、换热升温、闪蒸、过滤、精馏等过程,除去含水三甘醇中的水分后循环使用。该装置投产后,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装置脱水能力、脱水后天然气露点降、三甘醇损耗率、自控水平、平稳可靠性、撬装化水平等均达到国外先进装置同等水平。  相似文献   
26.
文章建立了烟气脱硫吸收塔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出了El-centro波和Taft波作用下的压应力,用壳体屈曲问题的状态方程计算出了烟气脱硫吸收塔局部屈曲的临界应力.并讨论了脱硫浆液对塔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多遇地震下无论是否考虑脱硫浆液的作用塔体均不会发生稳定破坏,罕遇地震下在考虑浆液作用时一些应力集中部位超过了临界承载力,该文方法与结果可为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7.
吸收塔是化工环保领域的重要设备,其底部槽钢结构能很好地保证吸收塔的静强度和抗震性能要求。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吸收塔及其底部槽钢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完成了其结构静强度分析,得到了底板和槽钢结构的应力与位移分布规律,并进行了刚度和强度校核。计算结果表明,吸收塔底部平板外圆周和槽钢焊接处的变形和应力比其他位置要大,最大位移为0.15 mm,最大Mises应力为146 MPa,超过设计温度下Q235-B材料的许用应力值113 MPa,焊接位置发生断裂或拉伤的可能性较大,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8.
双循环多级水幕吸收塔烟气脱硫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改进后的双循环多级水幕塔对烟气进行脱硫性能的研究,利用双循环不同pH值控制的优点和多级水幕的效果,增加气液接触面积和传质动力,提高SO2吸收效果.在正交实验的最佳运行工况基础上,实验从烟气流量、上下两段pH、L/G和SO2进气浓度等方面进行单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进气SO2浓度在5000mg/m^3以下时,脱硫效率在93%以上.上段pH值为6、下段pH值为5、L/G在15左右的脱硫效率和运行工况最佳,无结垢现象发生.改进后的吸收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实验结果对于现场脱硫设备的调试和运行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9.
为防止烟气沿吸收塔塔壁逃逸导致脱硫效率降低,在一般喷淋空塔设计中,喷嘴所喷出的浆液都会直接冲刷到塔壁,封堵烟气沿塔壁逃逸的线路,长期的浆液冲刷容易造成吸收塔壁磨损穿孔。提出了吸收塔塔壁防冲刷装置的设计理念,分析了其可行性,并提供了实际应用案例,可为其他脱硫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0.
建立了烟气脱硫吸收塔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出了El-Centro波和Taft波作用下的压应力,用壳体屈曲问题的状态方程计算出了烟气脱硫吸收塔局部屈曲的,临界应力,结果发现,在多遏地震下塔体均不会发生稳定破坏,罕遇地震下一些应力集中部位超过了临界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