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31篇
教育与普及   2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45篇
综合类   123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证实原则作为证实主义的一个一般性纲领认为,一个非分析性的有意义的真语句都是可以被经验所证实(因而是可知)的。用认知逻辑表明从证实原则出发可以产生费奇悖论。费奇悖论表明,证实原则不仅和信念修正中穆尔语句不能被一致地相信相关,还与动态认知逻辑中一个公式是否总能成功更新有关。我们在对动态认知逻辑对证实原则的各种修正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证实原则反映了人类学习和交流互动过程中的精致性和复杂性,这在动态逻辑的具体背景下可以进一步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52.
镜头、场景空间、音乐、光线色彩探究迈克尔·哈内克"极简主义"风格的同时,阐释了关于爱情、死亡、尊严纠缠与抉择的主题;解读了哈内克电影式的不同于以往作品的一场关于爱与尊严、死亡冲突下的"暴力"特征;导演将矛盾、人人可能无法规避的现实问题赤裸裸地呈现。不论是导演巧妙的隐喻符号,还是冷酷开放式结尾引发的思考,这部看上去更像纪录片的电影,仿佛张开了所有毛孔,告诉大家:"身体或许已死,但爱的期望永恒"。  相似文献   
53.
美国生物哲学家特库姆塞·费奇挑战了心灵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所坚持的衍生意向性的一元论主张。他站在非适应主义的立场上创造性建构了"纳米意向性"理论,以此解释无法还原为物理作用的下行因果关系的真核细胞层次上的组织作用,尝试从功能和发展的阶段来描述心智的进化轨迹,即"纳米意向性-复合意向性-微观意向性-序列意识"。尽管费奇的纳米意向性对克服进化认识论适应主义路向的弊端进行了有益尝试,但仍存在概念和方法上的局限。  相似文献   
54.
基于云南、四川两地的田野研究,对两地农村养老的情况进行了深入剖析。通过"老房子"的命运、"婆媳矛盾""多子多福计划""疾痛的诉说"等四类事件及过程的描述,旨在透视当代中国农村养老实践中,亲代与子代的交换逻辑和博弈选择,探求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现状和生存现状,进一步讨论中国传统孝文化在农村中的现实演绎,提出"功利养老主义"渗透于农村养老过程,并反思农村养老的问题及前景。  相似文献   
55.
张克 《华东科技》2014,(1):54-56
正改革中国的证券发行审核制度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证券市场发行制度经历20多年来的变迁,在集中权力、设立发审委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积极的成效,但目前仍然面临着诸多结构性矛盾,例如发达地区上市公司数量远超欠发达地区,大量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无法纾解,上市公司质量良莠不齐,中小投资者利益无法保障等等。总之,上市资源分配不平衡的局面日益凸显。上市资源分配不均  相似文献   
56.
在自然定律研究中,长期存在休谟主义和反休谟主义两大对立阵营。前者否认必然性,主张定律是规则或满足某些条件的规则。后者承认必然性,主张定律是共相间的必然关系。两派共同承认的是,一个恰当的定律学说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回应直觉;二,为科学定律提供恰当的形而上学基础。反休谟主义认为休谟主义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两个基本条件,休谟主义则指责反休谟主义将诸如律则必然性、共相间的概率关系等当作初始概念是莫名其妙的。分析表明,虽然两派都面临严重的批评,但是通过引入共相和必然性,反休谟主义为定律学说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更有吸引力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57.
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前后,以耶稣会士和思想家为代表的西人利用文化间天然的误读机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竭力美化中国,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观。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中国观,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中西对比呈现出中强西弱的态势,二是西方历史上有关中国的知识文化再生产的结果,三是意识形态的需要,四是受到个人立场的影响。他们的中国观表面上是他们的自我愿望得不到满足的一种表达,实际上是欧洲启蒙时代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58.
国家及其财产豁免是国际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商事交易的主体不再仅仅是个人与个人、个人和团体,国家同外国投资者之间的商事往来也越来越多。当国家拒不履行对其不利的ICSID仲裁裁决时,如何理解《华盛顿公约》有关仲裁裁决强制执行与国家财产豁免制度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在探讨《华盛顿公约》本身在该问题态度的基础上,结合《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的规定,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就我国应对策略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9.
清教徒因宗教迫害而迁移到北美大陆,同时也将他们的信仰一并带去。清教伦理的宗旨是通过荣耀上帝而得到自我救赎,因此它不单纯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清教伦理强调个人主义,主张高效工作,毫不掩饰对利润的追求,无形中成为美国商业发展的精神源动力,完成了对美国商业的启蒙,为美国商业的形成和进步打下了坚实的精神基础。文章力图改变原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论证方式,从相反角度去诠释清教伦理对商业精神形成产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0.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回顾和总结100年来的科学在中国的历史和经验,深切缅怀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驱,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和武汉理工大学将于2011年6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共同主办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