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6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形成机制及构造演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南堡凹陷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成果,结合平衡剖面技术可以判断断裂系统的发育情况、研究断裂系统形成机制、重现凹陷的构造演化历史.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构造样式可分为"坡坪式"、"铲式"和"多米诺式"构造样式,构成了深部的"Y"型断裂组合、浅部的"X"型断裂组合.古近纪为凹陷的裂陷发育阶段,其发育机制为郯庐断裂带控制的伸展变形机制;新近纪为凹陷的拗陷发育阶段,其发育机制为重力、热演化共同控制沉降机制.现今不同圈闭类型的构造格局主要受古近纪构造活动及东营、馆陶期构造活动的控制,受断裂发育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2.
高邮凹陷南部真武地区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高邮凹陷许庄、真武和曹庄油田地层水化学垂向和平面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考察地层水成因及油田水化学特征与油气运聚的关系.结果表明:许庄油田大气水间断性下渗,下渗深度可能达到2.5~3.0 km;真武和曹庄油田地层水成因主要为沉积埋藏水,但越流模式不同;高邮凹陷南部真武地区地层水化学场由南向北可划分为大气水下渗淋滤淡化区、汇合越流浓缩区和泥岩压实排水淡化区;研究区南部真武大断裂长期活动,大气水下渗淡化地层水,矿化度较低,油气成藏-保存条件较差,而北部地层水明显受泥岩压实排水淡化作用的影响,矿化度较低;地层水在离心流运移过程中不断越流浓缩,矿化度逐渐增大,部分油气随地层水二次运移途中遇到合适的圈闭逐渐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中部汇合越流浓缩区为北部泥岩压实排出水和南部下渗大气水的共同指向区,地层水矿化度较高,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且富集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3.
大王庄缓坡带是济阳坳陷车镇凹陷南部最复杂的鼻状构造带之一,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区带油气成藏与断裂体系关系密切。该文以研究区主力含油层系沙河街组为例,运用断层生长指数参数法厘定同生断层,并通过其发育特征和成因分析,论述与油气聚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缓坡带发育多条特征相近的同生断层,断层组合式样控制了构造圈闭的形态和油气富集,具有运移通道和侧向封闭的双重性质,控制了砂体的发育和分布,具有控砂控藏作用。  相似文献   
144.
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气勘探向纵深发展,辽河西部凹陷油气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现今的勘探面临着复杂的石油地质难题。为了加强西部凹陷的油气精细、立体勘探,提高油气资源的探明率,并借鉴冀东油田、吉林油田和胜利油田油气精细勘探的成果实例,开展西部凹陷的油气精细勘探十分必要,而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是油气精细勘探的基础,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收集了辽河西部凹陷丰富的钻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及古生物资料,通过对本区地震剖面上不整合面的识别、古生物化石的等时地层对比、测井曲线组合的突变面识别等,进行层序边界的识别,并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在本区古近系识别出4个二级层序和11个三级层序。在层序界面识别和层序单元划分基础上,通过制作合成记录,建立井震层序地层格架。层序格架内沉积层序整体分布规律为:沉积中心向南迁移,斜坡沉积厚度薄;南厚北薄,洼陷地层齐全;凸起部位地层发育不全。  相似文献   
145.
地震勘探设计与评价(SED)是近些年野外采集领域兴起的新技术,该技术基于地震采集模拟软件,充分利用探区已有的地质成果和地球物理参数,建立地震地质模型进行模拟采集,并结合相关的理论技术辅助野外地震施工设计,形成了从基本参数的设计论证,观测系统的属性分析,到地震模型的模拟采集等一套完整的地震数据采集论证体系。在福山凹陷博厚-皇桐地区三维地震采集施工设计中充分运用SED技术进行基本参数的设计与论证,优选了12线3炮细分面元观测系统,属性分析表明,该观测系统在保持主测线方向覆盖优势的同时,实现了较宽方位角激发接收,有利于压制侧面和散射干扰及提高静校正耦合效果,近、中、远炮检距分布均匀,有利于速度分析。以合理的覆盖次数和相对较少的设计炮数,节约了勘探成本,实现了地震采集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6.
本文分析了含有初始变形、焊接残余应力、裂纹和局部凹陷等多种缺陷对板的极限强度的影响,给出了该板单元的可靠性计算和敏度分析的表达式.对含有多种缺陷板单元组成的结构系统,进行了可靠性分析,给出结构系统的失效机理、失效路径和总体可靠性指标的计算方法.推出了含有多种缺陷板元失效后,对残余结构影响的反向节点力计算公式,及系统可靠性指标的敏度表达式.保证了计算精度和可靠性分析的合理性,同时也便于找到影响结构系统可靠性的薄弱板单元.最后通过船舶结构的一个舱段,对比开展了含有多种缺陷与不含缺陷的结构系统的可靠性计算及敏度分析,以说明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该文提供的方法为结构系统的设计及制定合理的维修和更新策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7.
为了探究地层水总矿化度对测井响应特征及地层流体性质的影响,应用测井理论及方法,通过对三肇凹陷徐家围子东部地区葡萄花油层地层水总矿化度与测井响应特征、地层流体性质及产量的相关性分析,探究地层水矿化度与二者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层水总矿化度与自然电位曲线偏移幅度正相关、与地层电阻率呈反比、与油层产能负相关、反映流体性质,为渗透性地层识别、油水层划分提供理论依据;为低阻潜力油层的发掘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8.
浅层油气藏具有低勘探成本投入、高开发收益回报优势,东濮浅层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仅为3.9%,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应用扫描电镜和铸体薄片技术,对东濮凹陷浅层储层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原始资料的综合整理分析,确定出本区的成岩演化阶段;然后通过具体观察成岩现象,总结出本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研究区砂岩各阶段的成岩特点,探讨了成岩作用对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9.
 变换带是构造变形区调节构造平衡的重要地质构造。金湖凹陷西斜坡存在崔庄变换带,为了研究崔庄变换带的地质特征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分析了西斜坡构造演化历史、断层生长特征及沉积相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变换带的构造分区、沉积分区作用及其与油气藏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金湖凹陷西斜坡崔庄变换带是控制阜宁组油气藏的重要因素,古近纪阜宁期是崔庄变换带发育的主要时期,变换带是凹陷侧向物源的入口,控制砂体的展布方向,并且是西斜坡南北分区的界限,变换带两侧构造、沉积存在很大差异。变换带的砂体连通性好,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崔庄变换带兼具油气运移和储集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50.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可为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依据。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实验和孔隙图像储层结构参数统计方法,分析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河街组18块岩芯样品的微观孔隙发育特征。结果表明,东营凹陷沙河街组页岩油层段的孔隙类型主要包括粒间孔、溶蚀孔、晶间孔和晶内孔,泥质粒间孔提供的面孔率贡献最大,溶蚀孔对有较高的面孔率贡献,晶间孔和晶内孔的面孔率贡献最低。页岩油储层孔隙的孔径属于纳米级和微米级,数量上纳米级孔隙占绝对优势,但储层面孔率主要由在数量上不占优势的微米级孔隙提供。因此,东营凹陷沙河街组页岩油层段的主要储集空间属于微米级孔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