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3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9 毫秒
21.
吉布斯佯谬存在两种说法,在此针对有关文献对这两种说法的阐述进行说明,然后对其解释进行讨论,提出:根据全同性原理的诠释,在统计物理范围内可以解释吉布斯佯谬.  相似文献   
22.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Cu 和Cu 在气态、固态和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以及两者的相互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23.
针对线性动态系统在复杂噪声环境中的不确定性的传递问题,提出了用块采样推理方法逼近状态和噪声的后验分布.该方法在时序采样中,样本在基于条件独立性准则下可一次性更新,这通常比单独更新来得简单和有效.通过引入Dirichlet过程混合模型(Dirichlet Process Mixture,DPM),能够较方便地获得马尔科夫链式样本.结合卡尔曼平滑技术,使块采样算法能够在分布空间逼近基础上取得较高的精度.仿真结果显示,块采样平滑算法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
从毛细管系统的吉布斯函数出发,分析了短毛细管液面上升到管口而又不溢出管口的原因。  相似文献   
25.
本文用流变学方法测定含辛醇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溶液的标准摩尔潘化吉氏自由能△_r~≠G_m~■、标准摩尔活化熵△_r~≠S_m~■、标准摩尔活化焓△_r~≠H_m~■,研究辛醇对Triton X—100溶液球型胶束向柱型胶束转化及非球型化轴比a/b的影响,同时探讨伯辛醇、仲辛醇、叔辛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6.
27.
本文用流变学方法测定含辛醇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溶液的标准摩尔活化吉氏自由能,△^≠rG^φm、标准摩尔活化熵△^≠rS^φm、标准摩尔活化焓△^≠rH^φm,研究辛醇对Triton-X-100溶液球型胶束向柱型胶束转化及非球型化轴比a/b的影响,同时探讨伯辛醇、仲辛醇、叔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8.
吉布斯自由能是等温等压下判断过程方向与限度的重要热力学函数,这个判据的应用条件,一般物理化学书上都认为是等温等压,无非体积功,△GT.P≤0是自发过程方向与限度的判据.笔者依据吉布斯自由能的定义、意义.以及吉布斯先生关于自发过程、非自发过程的定义,讨论了自发过程与△GT,P、非自发过程与△GT,P的关系.并且用图解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无论有无非体积功,等温等压下.△GT.P≤0.都是自发过程方向与限度的判据;△GT,P≥0,都是非自发过程方向与限度的判据.  相似文献   
29.
从能量公设出发,论述了吉布斯自由能判据的一般形式,由此分析了多种能形式存在时的毛细现象过程并得到了毛细现象过程一般的毛细管公式,结果表明:毛细现象过程是多种能形式的变化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毛细现象的结果由系统中各种能形式的相互作用和变化共同决定.从能量公设分析毛细现象过程,不仅揭示了毛细现象的实质,而且扩展了毛细管公式的应用范围,还开拓了处理毛细现象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30.
本文首先从金融不稳定的视角解释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并将风险的生成演变划分为早期生成、演化积累以及扩散爆发三个阶段;实证分析部分中建立了具有马尔科夫区制转移过程的动态潜在因子模型,并采用贝叶斯吉布斯抽样的方法对状态空间模型进行了估计;估计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系统具有明显的"金融不稳定"和"金融稳定"两个区制,"金融不稳定"区制持续时间较短且很容易转移到"金融稳定"区制;通过建立马尔科夫自回归模型研究了我国金融不稳定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使用吉布斯抽样方法对金融不稳定因子预测结果表明,2013年末金融系统稳定性增强,2014年上半年我国金融不稳定性小幅波动但仍然位于金融稳定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