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4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碎屑岩潜山沉积相及其与裂缝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布达特群沉积后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改造以及强烈的成岩作用甚至轻微的变质作用,对其沉积时期原型盆地的地质背景研究难度较大。在区域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岩心裂缝观察、成像裂缝统计以及试油显示,对苏德尔特地区布达特群潜山沉积微相及其与裂缝发育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苏德尔特地区布达特群地层沉积相是以滨浅湖一半深湖相沉积环境背景下的扇三角洲相为主,主要发育滨浅湖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半深湖区的前三角洲亚相,其中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又可进一步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扇末端、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微相等。裂缝发育除受构造、断裂控制外,还受岩性、岩层厚度等因素的影响,因而沉积微相与裂缝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即扇三角洲前缘扇末端和席状砂微相中的裂缝最为发育,试油效果最好;分流间湾、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微相裂缝发育依次变差,试油效果次之;前扇三角洲亚相裂缝发育最差,未见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72.
济阳坳陷孤岛碳酸盐岩潜山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阳坳陷孤岛潜山最早形成于中生代.在新生代拉张环境下,由于孤西、孤南和孤北断层的夹持,孤岛潜山持续凸起,至馆陶组沉积期才被地层全面披覆形成潜山披覆构造.孤岛潜山下古生界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长期处于隆起状态,受风化侵蚀和大气淋滤作用的影响,岩溶作用广泛发育,形成了奥陶系八陡山组或上马家沟组碳酸盐岩风化壳储层和多套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内幕储层.孤岛潜山处在渤南、孤北和孤南洼陷之间,长期为油气的指向区,孤西断层、孤南断层、孤北断层、不整合面及裂缝系统为油气运移提供了有利的疏导体系.但潜山顶部存在一个"天窗",使得油气不能大规模聚集.  相似文献   
73.
含油气盆地重要勘探领域基岩油气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基岩油气藏储层特征、成藏要素、分布特征的分析,认为基岩是盆地形成前的地层,任何时期的地台均有分布。简单盆地只有一个基岩,叠合盆地必需有长时间的沉积间断或有过大的构造运动才能有新、老基岩之分。基岩油气藏可以分为潜山顶部基岩油气藏和潜山内幕型基岩油气藏。储集岩以花岗岩和火成岩为主,具有特殊的有效储集空间,非均质性强。基岩油气藏储层具有新生古储、成藏期早、圈闭形成早且类型多、内幕结构复杂、疏导体系复杂、运移方式多等特征。世界大型基岩油气藏多分布在拗陷盆地,中国基岩油气藏重点分布在东部断陷盆地基底和北部褶皱盆地基底以及叠合盆地的老基底中。  相似文献   
74.
大港地区千米桥潜山奥陶系古岩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印支期-早燕山期,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场使大港地区千米桥奥陶系再次暴露地表,遭受风化、滤淋、剥失,形成了第二次古岩溶.千米桥潜山奥陶系古岩溶在垂向上分为四个带,水平潜流带溶蚀孔隙最发育,垂直渗流带次之,风化残积带和深部混合带储层不发育.岩溶高地处于地下水渗流带和地下水潜流带,溶蚀作用强烈,储层发育.岩溶斜坡和岩溶洼地为地表水汇集区及地下水排泄区,岩溶作用相对较弱,储层不发育.位于岩溶高地的板深8井-千12-18井区和板深7井-千18-18井区是有利的古岩溶分布区,是有利的储层分布区.  相似文献   
75.
辽河兴隆台变质岩潜山油气来源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球化学和石油地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兴隆台太古宇变质岩潜山油气来源及油气藏形成特征.结果表明,变质岩潜山油气藏序列包括浅层风化壳高压和深层内幕裂缝常压两个成藏系统;两个系统油气性质相同,正常原油饱和烃的质量分数大于75%,异戊间二稀烷烃质量分数低,Pr/Ph(姥鲛烷与植烷的相对丰度比值)在1.0左右,伽玛蜡烷丰度低,规则甾烷呈V形分布,为该区迄今所发现成熟度最高的原油,都来自南侧清水洼陷沙三段成熟度较高的烃源岩;油气运聚成藏时期相近;输导系统和油气聚集控制因素明显不同;油气成藏具有单向油源、复式输导(不整合、断层、内幕裂缝)、双向运移(侧向、垂向)和多期成藏的特征.  相似文献   
76.
The foramtion and evolution of collisional orogen is a prominent feature along convergent plate margins, and is generally a complex proces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integrated study of zircon genesis, U-Pb age and Lu-Hf isotope composition as well a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western Dabie orogen to constrain its multi-stage evolution histor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formation of oceanic crust in the Huwan area was constrained at ca. 400--430 Ma, which was slightly later than the collision of the northern Qinling with the North China Block. It formed in a marginal basin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 The peak metamorphism of eclogite in the Huwan area occurred at ca. 310 Ma, and the timing of the initial exhumation of oceanic eclogite was about 270 Ma. The high to ultrahigh pressure (HP-UHP)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Xinxian and the Hong'an metamorphic zones have the same ages and natures as those of the HP-UHP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other Dabie-Sulu terrains, and also have experienced multi-stage exhumation, and thus can be taken as a coherent part of the Dabie-Sulu orogen. Therefore, the Qinling-Dabie-Sulu orogen is a typical multi-stage continental collision orogen, with an amalgamation process extending more than 200 Ma.  相似文献   
77.
25 years of continental deep subduc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year marks the 25th anniversary of the discovery of coesite in metamorphic rocks of supracrustal origin. This initiated a revolution of the plate tectonics theory due to intensive studies of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sm and continental deep subduction. The occurrence of coesite was first reported in 1984 by two French scientists, C. Chopin and D.C. Smith,  相似文献   
78.
由于裂缝具有多尺度的特点,不同级别的裂缝对地震传播速度和波的振幅、频率所产生的影响不同,利用潜山储层裂缝检测与图像分析中的边缘检测具有许多相似之处的特点,根据Canny边缘检测定义,对三维地震数据的层切片f(x,y)进行多尺度边缘检测,等价于寻找小波变换模的局部极值,利用这些模局部最大值点就可以确定f(x,y)的剧烈变化点或边缘点。将小波多尺度边缘检测理论与地震波场对裂缝的多尺度特性相结合,形成了反映地震记录的多尺度边缘检测方法。桩海10潜山应用效果表明,小波多尺度边缘检测方法储层预测结果与钻井资料吻合较好,是解决潜山油藏储层预测的一种有效手段,对潜山油藏的勘探开发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9.
刘海艳 《甘肃科技》2012,28(3):40-44
以辽河坳陷中央凸起海外河潜山为研究对象,从构造特征、油源条件、输导条件、储集条件等方面分析了潜山内幕油藏形成特点,建立了海外河潜山内幕“层状油藏”成藏模式.海外河潜山两侧紧邻清水、二界沟两大生油洼陷,中间的大洼断层、二界沟断层成为两洼陷内古近系油源向潜山内幕运移的通道.油气沿着这两条深大断层从侧面向潜山运移,这种“侧向供油”方式是潜山内幕成藏的关键,而“供油窗口”的幅度决定了纵深方向含油气范围.指出多期构造运动导致潜山内幕裂缝发育,在断层附近形成裂缝集中发育区.风险探井海古2井的勘探充分证实了潜山内幕多层段含油的特点,揭开了海外河潜山内幕勘探序幕.  相似文献   
80.
渤东低凸起南段油气横向输导路径和输导能力的不确定性影响成藏模式的建立及新近系的勘探。综合利用钻井、测井资料,通过地震属性提取、岩芯观察等方法,对研究区油气输导条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馆陶组骨架砂体横向输导受限于深入烃源岩且长期活动断层的发育程度以及自身含砂量,而火山岩潜山顶部不整合面的输导层盖层配置关系好,半风化岩石原生与次生孔、缝发育,且潜山以缓坡倾末端的形式延伸至深凹区,是主要的油气横向输导路径。在建立研究区成藏模式基础上,得出油气横向输导能力与潜山输导脊与烃源岩的接触长度、输导脊的倾角、输导脊之上的圈闭面积有关,并建立半风化岩石输导系数定量表征油气横向输导能力,指导新近系实际勘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