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8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81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149篇
教育与普及   13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综合类   372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88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分析了人工挖孔桩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如水、溶洞、淤泥层、流砂),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2.
赵秀绍 《科技信息》2008,(5):105-105
由于郑东新区特殊的工程地质条件,长螺旋CFG(Cement Flyash Gravel)桩施工常常引起桩周土体开裂和周围建筑物开裂等施工事故。本文通过郑州某工地现场试验分析,否定了空桩效应引起桩周土体开裂的猜想,并分析了郑东新区由于CFG桩施工引起桩周土体开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3.
胡清宇 《科技信息》2007,(5):237-238
目的:研究黄芪总苷的提取和药理作用。方法:以水为溶剂利用超声波提取黄芪总成分,以大孔树脂吸附法对黄芪总苷进行分离,制得黄芪总苷溶液。口服给药观察黄芪总苷溶液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对四氯化碳所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以及其急性毒性实验。结果:黄芪总苷溶液制备简单,工艺流程短,适宜大批量生产。药理实验结果显示黄芪总苷溶液能降低血清中谷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具有抑制作用。结论:黄芪总苷溶液制备溶液工艺可行,具有良好的抗炎和保肝作用,最大耐受量为人体的150倍,为使用安全药物。  相似文献   
24.
在特定的条件下,桥梁桩基人工挖孔是一种既经济又快速的成孔方法。结合工程实践,详细阐述了人工挖孔的适用条件及其优缺点,总结出施工中合理的工具配备和人员安排的情况,并提出了挖孔作业中的若干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5.
近几年,全国许多地区都采用和逐渐推广了人工挖孔桩,其特有的大承载力有时得到了许多设计、施工单位的认可,地基上经济使用的基础形式,但在施工中还存在这一些问题,几年来在通过对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的工程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特殊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成文,以期和同行切磋交流。  相似文献   
26.
杜杰  张艳萍 《科技信息》2007,(32):120-120
人工挖孔灌注桩是种通过人工挖而形成井筒的灌注桩成孔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每对施工工艺、安全严格控制,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27.
本文对菏泽地区大型野生真菌做了进一步的调查,发现了一些食用和药用真菌,经鉴定分类,计有7属20种。  相似文献   
28.
介绍了一种采用三圆锥销定位磨削阿基米德螺线滚刀内孔的新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圆周齿距误差和螺旋槽导程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临江三孔”是北宋著名文人,《四库全书》收有著名的《清江三孔集》三十卷,很多宋诗选读或鉴赏辞典选有他们的篇目,可现代学者少有人论及,因此通过大量史料研究挖掘他们和二苏、黄庭坚、曾巩等文学名人的文学交往,发现他们的交友其实非常广泛,确实象苏辙所说的“时有江南生,能使多士服”,也能理解黄庭坚所说“二苏联璧,三孔鼎立”的原因,可以更全面了解“三孔”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30.
革胡子鲇触须和口腔粘膜的味觉器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组织学切片和电镜扫描的方法,对革胡子鲇上颌须和口腔味蕾的组织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分属于两个亚感觉通路(迷走叶和面叶味觉系统)的两类味蕾,其感受器细胞组成和形态结构没有明显的不同,主要区别为味蕾是否通过味孔与外界接触,以及在上皮中的分布状况.革胡子鲇口腔内也有少量面神经叶支配的味蕾位于口腔横瓣上.由迷走神经叶支配的味蕾成簇集中腭部.感觉细胞的微绒毛突出于顶端,有味刺激物能直接到达味感觉细胞膜上.其形态结构表明,鱼类味觉是接触性或近距离化学感受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