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1.
通过四辛基溴化铵稳定的金纳米粒子(TOAB-Au)与含可聚合双键的二硫化物配体之间的置换反应,制备了四种双键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并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和热重分析对金纳米粒子的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双键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能够稳定地分散在氯仿和四氢呋喃溶剂中,粒子直径在4 nm到8 nm之间,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随配体的不同在521 nm到532 nm之间改变。四种双键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的表面配体接枝密度在4.2到6.6之间。  相似文献   
22.
辅助产NAD(P)H因其在生物体内氧化-还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研究焦点在其还原的历程,即辅酶分子中的一个氢是如何转移给底物的?通常采用NADH的模型来还原一些有结构特征的底物以揭示其反应机理。大体上有三种见解:(1)一步负氢离子转移(2)电子转移-夺氢(3)电子转移-质子转移-电子转移。由于对辅酶模型还原碳-碳双键化合物研究尚不多见,本实验室在这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转移。由于对辅酶模  相似文献   
23.
通过亲核置换反应使硅碳双键置于大的共轭体系中,合成了一种含有硅碳双键的化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鉴定了其结构。研究了它在溶液中的性质,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24.
本文用双键链式模型计算稳定核的比结合能,得到的结果优于魏茨萨克公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5.
分析铁催化α砜基碳负离子的烯烃化反应中的双键异构化现象。推测反应中的烯烃异构化是由于反应所生成的铁氢复合物催化作用,双键异构化过程可以推测为铁氢复合物的加成-消除机理.提出铁氢复合物可能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1 G(d,P)水平上对4类重酮体系的模型化合物(H2X=Y,X为Si或Ge,Y为S或Se)与水的亲核加成反应的反应机理和势能剖面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利用Bader的AIM(Atom in Molecules)理论对反应过程进行了电子密度拓扑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4个反应的反应机理完全相同,即:两反应物分子首先经过一无能垒过程形成中间体络合物,该中间体络合物再经过4元环过渡态形成产物.4个反应的活化能垒分别为17.87、18.32、35.32及40.25 kJ/mol.所研究的4个双键体系的反应活性顺序为:Si=S>Si=Se>Ge=S>Ce=Se.  相似文献   
27.
采用滴定分析法测定不饱和聚醚的双键保留率,以烯丙醇聚氧乙烯基醚为例,分析了影响其测定的多种因素.结果表明用该方法(乙酸汞与不饱和聚醚反应)测定不饱和聚醚双键保留率是非常实用的,并根据测定结果可知,取样多少以及试样的pH值对测定有影响.  相似文献   
28.
该文主要研究了潜在抗肿瘤候选化合物脱氢弯孢霉菌素的体外肝微粒体代谢特点.建立了脱氢弯孢霉菌素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考察了脱氢弯孢霉菌素在不同种属来源的肝微粒体中的代谢速率差异.依据UPLC-MS结果推测脱氢弯孢霉菌素中α、β不饱和双键经环氧化反应,亲和反应和分子内脱水反应,生成epoxycurvularin、 10,11-邻二羟基弯孢霉菌素和curvulopyran,且脱氢弯孢霉菌素在溶液中可能发生非酶催化的化学转化.考虑到脱氢弯孢霉菌素结构中的α,β不饱和双键既是重要的活性结构又是主要的代谢位点,合理的前药设计可能是提高该化合物可药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9.
功能性二硫化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促进剂1-羟基苯并三唑(HOBT)或4-二甲氨基吡啶(DMAP)存在下,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为缩合剂,3-巯基丙酸二硫化物分别与烯丙胺、甲基丙烯酸β-羟基乙酯(HEMA)、对氨基偶氮苯和对羟基偶氮苯缩合,合成了带可聚合双键的二硫化物和带偶氮苯光敏性基团的二硫化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紫外光谱对上述功能性二硫化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0.
为解决乙烯基树脂合成反应温度不易控制的问题,同时提高反应活性及韧性,在微反应器中利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对乙烯基树脂进行改性。在环氧树脂中n(环氧基);n(甲基丙烯酸(MAA))=1∶1、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的质量分数为1%、阻聚剂对羟基苯甲醚(MEHQ)的质量分数为0.2%、反应温度为150℃、流速为1.58 mL/min、停留时间为10 min的反应条件下,合成乙烯基树脂。再利用GMA进行改性,增加其双键含量,在n(羟基)∶n(GMA)=1∶1、催化剂三乙胺(TEA)的质量分数为1.5%、阻聚剂MEHQ的质量分数为0.2%、停留时间为15 min、流速为1.053 mL/min下反应,转化率高达90%以上,产物性能较好。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对产物表征,数据表明树脂分子量分布较均匀。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表明成功制备出高活性乙烯基树脂。通过紫外光(UV)固化发现,与乙烯基树脂相比,高活性乙烯基树脂固化时间短,热稳定性好,柔韧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