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1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不同种源青钱柳幼苗叶片形态、生理特征的差异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5个不同种源青钱柳幼苗为实验材料,对其叶片形态、生理特征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叶片形态特征差异不显著,净光合速率、PSⅡ反应中心实际光化学转换效率差异显著,光饱和点、CO2羧化效率差异极显著.安徽黄山、江西赣州种源幼苗叶片维持水分平衡能力中等,保水力较强;云南昆明种源的维持水分平衡能力较差,保水力居中;江西九江、贵州黎平种源的维持水分平衡能力居中,保水力较差,原生质忍耐脱水能力较差.综合评价江西赣州、安徽黄山、云南昆明为较优种源.  相似文献   
12.
一、鲜薯贮藏发生烂窑的原因 1.冷害温度在10℃以下时,薯块的细胞原生质活动停滞,正常生理活动受破坏,会发生冷害,冷害轻的,薯块有硬心,但还有甜味;冷害严重的,薯块有苦味,也有硬心,薯块维管柬附近出现红褐色.后变为棕褐色,俗称黑筋,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3.
高等植物生长发育中同化物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娄成后  张蜀秋 《科学通报》2011,56(30):2446-2460
陆生高等植物(包括农作物)能够吸收外界原料,利用太阳辐射的能量合成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 它的根、茎、叶分别处在土壤与大气中、阳光下, 分工经营: 根系吸收矿物质; 叶片吸收CO2 与太阳能以进行有机物的光合生产; 两者靠茎来支持与联络以及进行原料的调配. 植物能够自力更生正是依靠这样自行组建的“绿色工厂”, 人类以及所有高、低等动物,甚至微生物, 最终都要靠其产品来维持生活. 这“工厂”各“车间”(根、茎、叶、花、果实)的循序建立、规模的大小与定型, 无一不受环境中光、温、水、肥等的时空分布与变化的启发与调控; 而且某一“车间”的操作进行得顺利与否, 关系着生产全过程的进度.“绿色工厂”要靠各“车间”的协调发展、和衷共济, 才能发挥整体的行为, 充分利用外界资源, 抗拒逆境的胁迫.  相似文献   
14.
报导了丽藻一个节间细胞环境变化大于其阀值时,邻近节间细胞的相变现象:给第一细胞(N_1)脉冲电流刺激,相邻细胞(N_2)从静息态到兴奋态的突变;给N_1阶跃电流刺激,N_2作用电位的自持振荡;N_2原生质流的自持振荡。给出了节间细胞的R,C耦合模型,对作用电位通过节的传递做了阐释。  相似文献   
15.
丝状蓝藻原生质球的释放及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丝状蓝藻 Phormidium luridum 为材料,pH6.8磷酸缓冲液中加入溶菌醉(0.05%,W/V),于 35℃保温2 h,获得了有再生力的原生质球,新生的原生质球 24 h内能重建胞壁和片层结构;48 h细胞开始分裂;3~6 d后在平板上出现有厚胶质鞘细胞群;10 d再生成丝状藻体;15 d后形成肉眼可见的藻落,实验证明,BG-11培养基内附加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B6、吲哚丁酸、甘露醇(或山梨醇)为丝状蓝藻从原生质球再生丝状藻体的最适培养基  相似文献   
16.
丝瓜卷须快速弯曲中电化学波传递与原生质收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花宝光 《科学通报》1995,40(16):1501-1501
达尔文在观察西蕃莲(Passi flora)卷须快速弯曲运动时提出,卷须的快速运动可能有电波传递操纵,近些年陆续在卷须中观察到电波传递,并在卷领中分离出肌动球蛋白,在含羞草(Mimosa)上也观察到机械刺激以后叶片下垂运动和原生质收缩的关系.这些发现揭示:广泛存在于动物界和“神经-肌肉”兴奋传递机理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于植物界并执行传递兴奋,操纵运动的功能.近几年我们以丝瓜(Luffa of ficinale)卷须为材料,对这种机理进行了系统观察,本文把这些工作的进展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渗透稳定剂时蓝藻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菌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处理法,首次较好地分离具活力的丝状蓝藻的原生质球。通过再生培养,跟踪显微观察了原生质球的再生过程,并且获得了再生藻株。为丝状蓝藻的转基因工作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受体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