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3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17篇
教育与普及   4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217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81.
厌氧生物法处理活性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中温厌氧消化条件,对模拟染料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可溶性的偶氮活性染料处理效果较好;当污泥浓度在2~4gVSS/L,反应时间为22h,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70%左右;染料的浓度在0~200mg/L时几乎没有抑制,染料浓度达到2000mg/L时,属重度抑制.废水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表明:在厌氧处理过程中,染料分子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82.
初步建立一种较简单而有效从市售酸奶中分离乳酸菌来发酵酸奶的分离方法,采用MRS乳酸菌选择性培养基培养.经革兰染色、葡萄糖产酸、接触酶和石蕊牛奶试验分离鉴定出乳酸菌.以正交法优化厌氧培养采用L9(3^3)正交试验,得出最佳葡萄糖、蔗糖和维生素B2组合的改良MRS配方(葡萄糖8%,蔗糖1.5%,维生素B20.005%),并用来活化、扩大培养菌种,发酵凝固型酸奶.  相似文献   
83.
采用具有磷酸盐还原功能的菌株,对模拟的食品发酵废水进行厌氧除磷工艺研究。通过向厌氧反应器投加前期筛选得到的磷酸盐还原菌进行污泥驯化、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确定食品发酵废水厌氧除磷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2个周期的驯化,使投加菌株的污泥具有良好的生化和除磷性能,反应器出水CODCr和总磷质量浓度分别为319.60mg/L和13.58mg/L,相应去除率分别为69.43%和20.95%。厌氧除磷工艺最佳工艺条件为培养温度30℃、pH值为7、氮源为蛋白胨+NH4Cl+NaNO3,总磷质量浓度为17.5mg/L,总磷去除率可达37.96%,产生的PH3的磷含量占总磷去除量的24.61%。  相似文献   
84.
陈春生 《广东科技》2014,(14):217-218
针对当前工业雷管生产使用的起爆药多数是DDNP,其制造过程容易产生大量不容易处理的废水,就吸附法治理DDNP废水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5.
在当今社会,节能减排与低碳环保的理念已经逐渐的深入人心,也逐渐的发展到企业的生产中,所以,企业应该重视污水的处理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氯碱工艺所产生的污水进行及时的解决处理,降低废水的污染指数,进行废水的循环利用,这样既能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又能保护环境,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使企业得到经济利益与名誉利益的双重丰收。  相似文献   
86.
氮素作为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一直以其独特的方式在自然界中循环。经典氮循环理论认为细菌的好氧氨氧化是氧化氨氮的唯一途径,然而,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新的氮循环途径被不断发现,其中的古菌好氧氨氧化以及厌氧氨氧化过程,由于其突出的生态及工程应用重要性,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氮循环新途径中的厌氧氨氧化以及古菌好氧氨氧化过程的发现及研究现状,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两类氨氧化菌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7.
利用絮凝、氧化沉淀工艺将废水中SS、COD去除一部分,经过水解酸化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经生物接触氧化后进入MBR池进行深度处理,在MBR池中利用膜的过滤作用和生物作用,进一步降解水中的可溶性COD,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8.
【目的】为医院和生活污水处理厂等场所排放的废水和污泥中的微量抗生素处理提供新策略。【方法】通过制备中药渣生物炭(CMRB)及其复合材料(Fe@CMRB)用于去除废水中对乙酰氨基酚(ACE)。重点探究了反应时间、ACE初始浓度、载铁生物炭投加量、pH值等对ACE的吸附影响。【结果】相较于CMRB,Fe@CMRB具有更强的ACE吸附能力;Fe@CMRB吸附ACE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2 h、ACE浓度5 mg/L、投加量1 g/L、pH值7~11,其最大吸附率为88.9%。【结结论论】以上结果表明,Fe@CMRB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ACE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89.
【目的】厌氧处理工艺是餐厨垃圾处理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餐厨垃圾单独厌氧由于碳氮比失衡容易导致酸抑制,可通过生化污泥联合厌氧来解决这一问题。【方法】利用自主设计的100 L立式锥底厌氧发酵系统,研究餐厨垃圾渣料与生化污泥联合厌氧的相关参数及产气量。通过连续进出料,前期进行餐厨垃圾渣料单独厌氧,后期进行餐厨垃圾渣料与污泥联合厌氧。【结果】每日检测相关参数发现,前期餐厨垃圾单独厌氧出现酸抑制后,加入污泥后挥发酸和COD浓度迅速下降,pH值在加入污泥后上升,而氨氮在加入污泥后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加入污泥后每千克垃圾产气量上升25.23%,有机质的降解率由76.60%提高至79.07%。通过菌群检测发现,加入污泥后细菌中的梭菌目(Clostridiales)与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丰度上升,甲烷菌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丰度大幅上升。【结论】加入污泥可减轻高负荷下餐厨垃圾单独厌氧产生的酸抑制现象,并提高有机质的产气率和降解率。研究揭示加入污泥前后菌群结构的变化,为餐厨垃圾与污泥联合厌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0.
科技界声音     
正当前我国面临着"水太少""水太脏"等水危机,资源化、能源化应成为废水处理的新目标。——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钱易《科技日报》[2014-09-10]搞农业科学,简单来说,就是生产问题要解决,科学问题要回答,要做到"顶天"和"立地"。"立地"就是教农民把文章写在地上,将研究变成农民可以利用的技术;"顶天"是要把技术原理讲清楚,使别人在利用的时候不至于走歪路,更好地推广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