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4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70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稠油水平井注汽剖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线测试技术可以探测水平井注汽各个阶段的温度,但缺乏对测得数据的解释方法。应用FLUENT软件模拟蒸汽在水平井内的流动,得到蒸汽在水平井内的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湿蒸汽在油管内流动时,温度不断下降,当遇到筛管分流时,温度下降幅度会增大,且分流量越大,温度下降幅度越大。分析在线测试系统测试的温度得到注汽过程中水平井的吸汽情况,在测试点等距分布时,相邻两测试点温差越大则两测试点之间注汽量越大。  相似文献   
152.
页岩气藏分段压裂水平井不稳定渗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页岩气藏中吸附气和游离气共存的储集方式,基于双重介质模型建立考虑吸附解吸过程的页岩气藏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并定义新的参数来表征基质中吸附解吸气量与游离气弹性释放量的比值,利用Laplace变换计算页岩气藏点源解,通过叠加原理得到定产量生产时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后井底压力解,对考虑井筒和表皮系数的影响以及定井底流压生产时水平井动态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开采过程中页岩吸附解吸气量所占比例较大,且考虑吸附解吸后,定产量生产所需压差小,压力波传播到边界时间晚,压力导数曲线凹槽更加明显,同时定井底流压生产时压裂水平井产量更大,稳产时间更长;Langmuir吸附体积越大,压力波传播越慢,所需压差越小,压力导数曲线凹槽越深,同时页岩气藏稳产时间越长,产量越大,但产量的增幅越小。  相似文献   
153.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在页岩储层中广泛应用。多级裂缝间的相互作用对裂缝周围的应力转向有很大的影响,如何优化裂缝间距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KGD水力裂缝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水力裂缝周围诱导应力场的计算模型和分段压裂裂缝周围复合应力场的计算模型。以水平最大主应力的偏转角、分段压裂段数极限、压裂井段总长度为判断依据,形成了水平井分段压裂裂缝间距设计方法。实例计算表明:裂缝间距与裂缝半长、原水平主应力差、裂缝内压有一定关系;在顺序分段压裂中,后压裂的裂缝间距应大于之前的裂缝间距。  相似文献   
154.
大庆油田水平井漂浮下套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水平井钻井技术对剩余油挖潜举足轻重,是提高原油采收率及开发低渗透油层的重要手段,可降低综合成本、环境污染风险,减少生产占地,有效开发低效储量,提升油气田的产能和开发效益。目前大庆油田水平井随着水平段加长,导致套管下入困难,施工时被迫减少套管扶正器的数量,使套管居中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固井质量差。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相关技术研究,研制配套了系列工具并形成了一套适合大庆油田水平井漂浮下套管工艺技术,目前现场应用115口井,应用效果良好,提高了套管下入时效及固井质量。  相似文献   
155.
为进一步提高钻井效率,宁东工区二级结构水平井二开直接钻进至B点完钻,采用水平段下入筛管(或裸眼)+套管的管柱结构,应用管外封隔器(或水泥伞)将水平段与A点上部地层分隔开来并通过分级注水泥器实现上部注水泥作业。该文通过6口井的应用实验,总结分析了该工艺技术的工艺难点,提出了提高二级结构水平井固井工艺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6.
为了有效地表征压裂后形成的复杂裂缝网络系统,依据三维改造区域的渗流规律,提出了缝网双重介质数值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不同缝网形态进行模拟,分析了不同缝网形态对产能的影响规律,并获得衰竭式开发下的最佳形态。研究结果表明:纺锤型与哑铃型缝网形态较其他缝网形态更具优势;影响体积压裂水平井产能的因素主要有端部裂缝的产能、缝网内部裂缝缝间干扰的程度、缝网形态中部主裂缝对泄流面积的控制程度。  相似文献   
157.
海上稠油油藏井组蒸汽吞吐参数优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海上稠油油藏井组蒸汽吞吐相关参数,以渤海海域某稠油区块一井组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海上稠油热采配套工艺特点,以稠油热采数值模拟理论为基础,运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研究水平井长度、注采参数及注蒸汽顺序与时机对海上稠油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井组蒸汽吞吐开采时合理的水平井长度为300 m;合理的注采参数为第一周期注汽强度20 t/m,周期注汽量递增率为15%,注汽速度为250 m3/d,井底蒸汽干度为0.5,蒸汽温度为340℃,焖井时间为5 d,产液速度为200 m3/d;先注控制储量较高的井排,再注控制储量较低的井排且井排叠合率为0时蒸汽吞吐开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8.
页岩储层SRV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计算页岩储层压裂改造体积,建立了与施工参数相关联的储层改造体积SRV(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研究了弹性模量、泊松比、地应力差、储层厚度等因素对储层改造体积的影响,分析得知泊松比和水平主应力差存在临界值,分别为0.36 MPa和6 MPa,超过临界值后难于形成缝网。通过页岩储层实例分析得出储层改造体积随着压裂排量的增加而增大,施工排量存在一个最佳值10 m3/min;储层改造体积随着液量的增加而增大,增幅先增后减;增大施工压力可增大储层改造体积,但增幅不明显。该模型为页岩储层体积压裂施工参数优选和改造体积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9.
为消除冲击地压危险性,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模拟大直径煤层钻孔注水压裂过程,分析单孔不同侧压系数和多孔不同布置方式下注水压裂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注水使煤层大范围卸压,产生的大量裂隙削弱煤体应力,水的作用改变煤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有效防治冲击地压发生;裂缝扩展方向与侧压系数相关,随侧压系数增大,裂缝扩展方向由竖直方向转为水平方向;不同钻孔布置方式卸压效果不同,沿垂直方向四方布置卸压范围比单排布置和三花布置高出35.8%和31.3%,四方布置更适合于冲击地压矿井厚煤层开采,分析结果对冲击地压矿井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0.
为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三交区块煤层气合理的排采强度,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的方法,研究三交区块煤层气井产液规律,提出三交区块煤层气井排采强度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直接影响煤储层供液能力,压降传递速度在单相水阶段显著快于气、液两相阶段;地层供液能力与渗透率、降压幅度、煤厚、含水饱和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计算得出三交区块直井、水平井在单相水产出阶段的合理排水量;随含水饱和度减小,应该相应降低排采强度.该成果对煤层气排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