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27篇
  免费   445篇
  国内免费   665篇
系统科学   499篇
丛书文集   723篇
教育与普及   59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0篇
现状及发展   135篇
研究方法   16篇
综合类   15163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47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424篇
  2014年   823篇
  2013年   777篇
  2012年   969篇
  2011年   1031篇
  2010年   938篇
  2009年   1038篇
  2008年   1068篇
  2007年   962篇
  2006年   809篇
  2005年   703篇
  2004年   597篇
  2003年   561篇
  2002年   503篇
  2001年   505篇
  2000年   448篇
  1999年   440篇
  1998年   378篇
  1997年   397篇
  1996年   333篇
  1995年   311篇
  1994年   238篇
  1993年   208篇
  1992年   219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179篇
  1989年   159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章介绍了桅杆结构数据采集软件的编制,并基于HY-8021多功能数据采集板与光电位置传感器的特性,使得该软件可满足以低频振动为主的建筑工程结构数据采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2.
农用薄膜正从单一的保温增产功能向保温、遮光、无滴、防病、除草、科学采光、增产等功效方向发展。一批新型的农膜如彩色膜、降解膜、无滴膜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3.
《今日科技》2004,(10):50-50
发生房屋倒塌事故时人们总是会遗憾地说:“如果能事先有所觉察就好了!”。随着科技的进步,这房子可真的要“开口说话”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研制出一种“智能砖头”,用它盖房子可以让房屋预知自己的危险,并能“大声呼救”。  相似文献   
94.
代码传输是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重构的关键技术.首先研究传感器网络环境自适应应用重构(EAAR)模型的两种代码传输模式-拉模式和推模式,并结合两种模式的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分簇传感器网络的能量有效代码传输模式-基于簇的混合代码传输(Cluster-based Hybrid Code Transmission, CHCT).在该模式下,簇头节点采用拉方式从基站获取代码,簇内节点采用推方式进行代码传输.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并讨论了影响CHCT性能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95.
《广西科学》2007,14(4):359-359
从未来新型传感器和纳米装置工程的发展角度出发,人们必须认识碳纳米管和各个化学官能团相互间的作用。碳纳米管十分微小,这导致人们很难测定单一分子在碳纳米管表面的附着力。过去研究人员只能依赖模型、间接测量和较大微尺度实验。美国科学家将纳米管探针的接触区域减少到1.3  相似文献   
96.
魏冬至  张梅红 《科学之友》2007,(7):51-51,53
文章针对应用较广的磁电式传感器和霍尔式传感器展开论述,分别介绍了两者的工作原理和区别。  相似文献   
97.
PMSM的高精度感应电势状态观测器与位置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永磁同步电动机考虑参数变化时精确的感应电势关系式新模型,建立了微分型和非微分型两种高精度感应电势观测器,证明了感应电势观测器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分析了参数变动对位置估计的影响.针对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以内埋式永磁同步电动机为例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感应电势状态观测器具有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98.
文中叙述了一种数字式倾斜测量仪设计,该测量仪采用电位器式倾角传感器,将倾角转换成与之成正比的直流电压,此电压放大后,通过A/D转换和标度变换,显示出被测倾角的精确数字。其倾角的测量范围在-20°~ 20°,测量精度可达到±0.01°。  相似文献   
99.
这本专著是由1999年出版的俄语版《高分子膜的强度和破裂》一书修订和扩充而来的。书中展示了作者在脆性和准脆性断裂的固态高分子方面长期做的理论性和实验研究的结果。作者对各种状况下聚合物断裂的统计学特性进行了综合而详细的研究,包括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机械应力、不同表面活性媒质、紫外线和1光照射、化学混合物作用等等各种不同条件下的统计学特性。该研究的关键在于发现了两种主要的强度状态:块体试样的低强度状态和纤维及薄膜的高强度状态。书中详细研究了这两种强度状态下的破裂模型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0.
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在金电极上制备了氧化锌纳米棒,从而制成了气体传感器.研究了氧化锌纳米棒的结构和特性,发现用该材料制成的气体传感器对于500 ppm的NH3和H2在150 ℃下有较灵敏的反应,并探讨了产生传感效应的机理.该传感器制备方法简单、廉价、环保,适合大批量生产,有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气体探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