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以φ=0.7甲醇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308nm,建立了快速测定荧光假单胞菌M18发酵液中藤黄绿菌素(Pyoluteorin)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藤黄绿菌素在4.9min出峰,线性范围0.02~1g/L,线性范围良好(r=0.9997),最低检测浓度0.01g/L,回收率平均为97.7%.  相似文献   
32.
王志军 《科学通报》1991,36(24):1866-1866
竹红菌素是3.10-二羟基-4.9-苝醌类衍生物。它对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它对红细胞膜的作用,除了,外其他自由基中间体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竹红菌甲、乙素(简称HA、HB)以及它们的衍  相似文献   
33.
以竹红菌甲素(HA)和竹红菌乙素(HB)为参比, 系统地研究了实验室生物合成制备的苝醌类化合物-痂囊腔菌素A (EA)的光物理和光敏化特性. 结果表明EA光敏可产生单重态氧, 其量子产率为0.98, 高于HB(Φ = 0.84). 同时通过吸收光谱分析了EA在无氧条件下半醌负离子的产生, 通过纳秒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研究了EA的三重态T-T吸收, 得到了EA在环己烷溶剂中的瞬态吸收光谱, 测定了EA三重态寿命, 并采用基线漂白法确定了EA的T-T摩尔消光系数.  相似文献   
34.
35.
《甘肃科技纵横》2013,42(3):1-1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林双君研究小组通过对链黑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基因解析,阐明了链黑菌素复杂的生物合成途径。由此得到的链黑菌素类似物不仅抗癌活性高很多,其毒性上也比原始链黑菌素降低了约5倍。  相似文献   
36.
研究从绒白乳菇菌中分离出的一种新型倍半萜类化合物-乳菇菌素D的免疫抑制作用及机制。运用体外培养法取BALB/C小鼠脾细胞,研究乳菇菌素D对静止脾细胞、Con A(刀豆蛋白A)和LPS(脂多糖)刺激后的脾细胞(含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运用MTT法经酶标仪检测吸光度,并计算刺激指数(stimulating index,SI);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运用ELISA检测法观察乳菇菌素D对脾脏中T淋巴细胞分泌IL-2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对静止的脾细胞无抑制作用;对Con A和LPS刺激后的脾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最大浓度药物组刺激指数SI低至0.28;高浓度的乳菇菌素D对Con A刺激的小鼠脾细胞产生的IL-2,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果显示乳菇菌素D通过抑制抗原刺激后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分泌细胞因子,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将为开发以乳菇菌素D为母体、经结构修饰、安全低毒的免疫抑制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7.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乙基多杀菌素与4种杀虫剂混配后对普通大蓟马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与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使用时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乙基多杀菌素与毒死蜱的复配比例为7∶5时增效作用最大,共毒系数为220.416;乙基多杀菌素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复配比例为5∶9时增效作用最大,共毒系数为222.398.在防治普通大蓟马时,可选择乙基多杀菌素与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进行复配,对延长杀虫剂的使用寿命和减缓蓟马的抗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选择对甘蔗黑穗病菌有拮抗作用的5个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拮抗菌株和3个革兰氏阴性拮抗细菌菌株,用PCR技术,扩增抗霉菌枯草杆菌素操纵元中mycB基因。结果是,5个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拮抗菌株均扩增出一条大小为2.0kb左右的特异带,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基因组的PCR产物和伊枯草菌素A合成酶操纵元中的,ItuB基因的同源性为97%~98%,说明其抗菌作用机制和Iturin类群脂肽抗生素的产生有关。3个革兰氏阴性拮抗细菌中,没有扩增到基因,其抗菌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9.
伏马菌素的毒害及脱毒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马菌素是由玉米串珠镰刀菌产生的一组有毒害和致癌性的真菌毒素。伏马菌素FBl能引起动物各种疾病,如马脑白质软化症和猪肺水肿,严重威胁动物的健康,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已经被伏马菌素污染的粮食作物,人们采取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其进行脱毒研究。本文报道了伏马菌素的毒害及其脱毒防控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0.
水溶性痂囊腔菌素二氧化硅纳米粒制备及光动力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一种水溶性痂囊腔菌素二氧化硅纳米粒,该纳米粒有效地改善了痂囊腔菌素的水溶性及光动力性质.研究表明,痂囊腔菌素二氧化硅纳米粒的水溶性和单线态氧量子产率都较包裹前有明显增强.并且通过荧光猝灭实验验证了二氧化硅纳米粒包裹的痂囊腔菌素具有不释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