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2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115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77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24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41.
古汉语颜色词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色是一种抽象的物质,人们难以用具体的符号来描摹,所以导致作为颜色载体的颜色词大都是从具有这种颜色的物体的名词转化而来。古人将颜色分为正色与间色,所以又导致古汉语颜色词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42.
英语中各种一致关系很多,但最主要的是主语和谓语在数方面的一致关系.就其一致关系必须遵守的语法一致、概念一致、近邻词一致等原则,论述了英语中主语和谓语在数方面一致的多种情况.  相似文献   
43.
南宋杰出的史学家、编辑学家郑樵编纂的《通志》不仅是一部集纪传,典章的制度于一书的大型通史,而且在编辑学方面有独到的见解。《通志》从编纂方法、内容方面有新的突破和贡献,特别是《十二略》的创制,不论是在史学还是编辑学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和价值。而其对编辑工作的精辟议论,独到见解,则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古代的编辑理论。其就图书编纂所提出的一些理论原则和方法,是对古代编辑学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4.
传统逻辑本无虚概念一说,由于现代逻辑的兴起,空类,自然数0的定义和空集的提出,孕育了虚概念的诞生;虚概念的提出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分辨所谓的“假概念”。尝试对虚概念内涵、外延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小结二者的关系:内涵不同,外延等值;内涵在相对意义上无限丰富,外延却在绝对意义下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45.
柴慧芳 《山西科技》2006,(5):101-103
汉英语言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语都很丰富。不仅要注意观察它们本身的基本意义,更要留心它们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因为它们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民族语言往往有不同的特点,有些特点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伸、转义以后颜色的崇尚和禁忌。这种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文章试图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去分析、探究各民族文化发展对颜色词的象征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作为程度补语,“死”类词极性意义的获得是两次词义跃升的结果。词义跃升的推动力源于人的认知途径和“死”类词词义特殊性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47.
陈冬梅 《潍坊学院学报》2006,6(5):94-96,100
苏轼创造性的用诗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来进行词的创作,使词也能象诗一样述志、怀古、咏物、悼亡,改变了诗庄词媚的传统,并开创了“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密州词的创作是他的成功实践,表现出的深厚思想内涵,既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积极的超然思想,也是丰富内心情感的流露,显示出了与传统词迥然不同的气象。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英语之“hand”和汉语之“手”的一词多义结构的这一个案的分析对比,发现该词的义项分布在两种语言中基本一致,其词义拓展方式呈辐射和连锁相结合的趋势;且各义项以转喻或隐喻方式为主要纽带,组成了一张多核的相关语义网。该基本人体词的多项语义分布现状反映了人类在不同语言背景下认知和语义发展中共有的思维方式,从而为多义词的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9.
浅议颜色词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文化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的词语很丰富。我们除了要知道它们的基本意叉,也要了解它们深广的象征意义,因为它们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表达、不同的特点。这种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是由各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分析各民族文化发展对颜色词的象征意义的影响,可以使语言更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50.
从汉英两种语言在“字”这一层面上的对比可以看出,汉字在经过数千年的变迁后仍基本保持着形义结合的特征,指出字的构成成分较为容易,而英语则走着与汉语截然相反的道路,在形义结合上单纯词几乎没有任何特征,成为隐性复合词,只能在显性复合词的层面上来体现意义的组合关系。从英汉词汇化比较可以看到,尽管两种语言有大致相同的构词趋势,即词语压缩和短语化,但是其具体表现形式却因各自语言体系特点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英语是借助于词素的灵活并接和从句的压缩来调整的,而汉语则利用词组的节缩和多音节化得以实现。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构词法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的原因,对我们认识语言内部结构特点和跨文化交际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