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8篇
丛书文集   49篇
教育与普及   1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25篇
综合类   10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41.
本工作成功开发了一种基于多壁碳纳米管/聚多巴胺/银纳米粒子复合材料(MWCNTs/PDA/AgNPs)和壳聚糖(CS)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并用于对苯二酚的检测.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苯二酚的峰电流与其浓度在0.20~2.72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6 nmol/L.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对苯二酚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且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重现性和准确性,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2.
为了快速检测药物分子塞克硝唑(Secnidazole,SCZ)的含量,构建了基于多壁碳纳米管和硼嵌入双层分子印迹复合膜的碳糊电极电化学传感器。对影响该传感器性能的因素逐项进行了优化,并对电极进行了相关表征。实验研究表明,在最佳优化条件下,所构建的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再现性,同时还能显著提高识别模板分子SCZ的能力,并放大了对SCZ的电流响应。经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得SCZ的还原峰电流随SCZ浓度线性增加,在1. 0×1. 0~(-6)~3. 0×10~(-4)mol/L和1. 91×10~(-8)~1. 0×1. 0~(-6)mol/L范围均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DL)为1. 72×10~(-8)mol/L。此外,该传感器还检测了药物片剂及生物样品中SCZ,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回收率。  相似文献   
943.
基于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表面电沉积了一层稳定的甲苯胺蓝聚合物膜,以此作为电子传递介体,结合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CHIT)、葡萄糖氧化酶(GOD)混合包埋制备出一种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实验结果显示,用此法制备的传感器对葡萄糖的线性响应范围为5.0×10-6~2.0×10-2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9,检测限为1×10-6,响应时间为3.2 s,并具有抗尿酸、抗坏血酸等干扰的特点.  相似文献   
944.
运用紧束缚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单壁碳纳米管(SWCNT)在真空中高温受热形变直至破裂的过程。为研究不同手性角对碳纳米管性能的影响,选取半径相近、长度相同的(5,5)扶手椅型碳纳米管和(9,0)锯齿型碳纳米管进行模拟,两者的手性角分别为30°和0°。结果表明,扶手椅型碳管比锯齿型碳管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耐高温性。(9,0)锯齿型碳管在4700 K左右就开始破裂,而(5,5)扶手椅型碳管在5400 K左右才开始破裂。另外在高温下扶手椅型碳管的端口比锯齿型碳管的更易封闭,这可能意味着它们具有不同的生长方式。封口有助于减少端口的悬挂健,降低体系的能量。  相似文献   
945.
本文综述了在碳纳束管的各种纯化工艺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辐射化学法等在碳纳束管研究上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6.
罗红霞 《科学观察》2008,3(5):42-42
根据碳纳米管的原子结构,它在电学上可以表现为金属或半导体。碳纳米管独特的电子特性表明其在化学反应中用作电极时具有促进电子转移反应的能力。本获奖论文即较早地将碳纳米管这种新材料应用于电极反应中。  相似文献   
947.
单层碳纳米管在它的纯化过程中,超声时间和离心速度对它的纯化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从实验得到,样品在超声时间为30min,离心速度为12000r/min时得到的样品的纯度较高,为93%.本文主要通过近红外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948.
Pt/MWCNT/GC修饰电极对萘酚体系的测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氢气还原法制备了线度为10 nm的铂纳米粒子.利用Nafion 的协同作用,将纳米铂和碳纳米管同时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形成纳米管、纳米铂网状结构.此复合修饰电极在HAc -NaAc体系中对萘酚的氧化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性能,不仅测量灵敏度高,而且克服了单一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在萘酚测定中重现性差的问题,结合微分技术,实现了萘酚异构体的同时测定.在浓度为1.0×10-6~8×10-4 mol·-1范围内,1-萘酚和2 -萘酚的半微分氧化峰电流值均与其浓度呈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5.0×10-7和6.0×10-7 mol·L-1.  相似文献   
949.
为获得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利用辐射交联和喷雾干燥法,制备全硫化交联碳纳米管(CNT s)/粉末丁苯橡胶(SBR)复合材料,用熔融共混法对聚丙烯进行三元体系改性。结果表明:当SBR、CNT s和苯甲酸钠(相对于纯PP的质量)用量分别为15%、2%和2%时,改性后PP的冲击韧性提高了120%,拉伸强度提高了6%,扯断伸长率提高了55%,弯曲强度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950.
为提高PHBV与TPU两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HBV/TPU/CNTs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计、热重分析仪和万能试验机分析了材料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热学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研究表明:添加碳纳米管(CNTs)后PHBV与TPU两相界面未产生分离,两相之间的作用力有所提高;碳纳米管的加入促进了PHBV的结晶且使其由熔融双峰变为熔融单峰。此外,PHBV/TPU/CNT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也有了显著提高。相比纯PHBV,复合材料的初始降解温度提高15℃,P/30T/3CNTs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提高1 80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