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3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9 毫秒
601.
《远大前程》是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在1860-1861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英文命名为Great Expectations。狄更斯对小说的原名,意义双关,含有隐喻。一方面,它可以解释为“伟大的期望”、“伟大的等待”;另一方面,又有“远大前程”、  相似文献   
602.
藏族当代文学是解读当代藏族人民精神面貌的一面镜子。文章从文艺理论和发生学角度界定藏族当代文学,梳理藏族当代文学各阶段的发展状况,并对藏族当代文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03.
20世纪70年代以来,华裔文学迅速发展,日益成为美国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汤亭亭、谭恩美和任璧莲三位女性作家尤为引人注目.三位女作家及其主要作品的主题和创作风格,从一个侧面反映出70年代以来,华裔美国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由叛逆到认同并最终趋于淡化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相似文献   
604.
徐多 《科技信息》2011,(14):141-141
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开创阶段,转折阶段和繁荣阶段。从开创期到转折期的作品中的男性形象大多非常刻板,要么专横要么"女性化"。然而到了近30年,华裔小说繁荣发展,而华裔作家笔下的华裔男性形象也有了新的改观。本文将对以往华裔作家笔下的刻板男性形象做以简单分析,重在通过对新生代华裔小说家伍慧明《骨》中的男性形象的分析来消除对华裔男性形象理解的误区,破除对其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建构出华裔男性的独特新身份。  相似文献   
605.
王聪 《科技信息》2011,(36):I0074-I0075
美国排华法案在华人移民史中是沉重的一笔,自1882年颁布以来,一系列的法案给华裔特别是男性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影响甚远。虽然在1943年予以撤销,但对于华裔男性的创伤却难以消除。华裔作家雷霆超在《吃碗荼》中刻画出两代华裔男性的形象,揭示由于排华法案而导致的男性父亲角色的失败,男性气质的消失以及由此引起的自我认同的困难。本文基于美国排华法案的历史背景和创伤理论,揭示了美国排华法案对华裔男性造成的难以抚平的心理创伤。  相似文献   
606.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作家的精神核体是政治激情与艺术追求的融合体。当代中国作家一方面从一开始就或自主或被动地接受到来自政治层面的规约,另一方面新政权的浪漫构想也实实在在地鼓舞了部分作家。时代要求作家作出政治选择,但作家作为有着独立精神向往的个体又时时得听从艺术的召唤。于是,回旋在艺术和意识形态之间便成为20世纪50...  相似文献   
607.
声音     
《科技潮》2011,(9):5-5
"多数科普作家专业知识功底深厚,但不能明确自己的写作对象,在语言方面不知如何对孩子说话,专业术语运用太多,小读者不太能读进去;很多科普读物采用一问一答的‘填鸭式’方法向孩子输出知识,重在告诉读者答案,不容  相似文献   
608.
马克·吐温历来以幽默作家著称。很多人不知道他曾在内战中加入邦联军队,并以自己的战争经历创作了短篇小说《败仗秘史》,表达自己的反战诉求。小说发表后引起评论界的种种猜测与攻击,认为吐温在作品中虚构误杀陌生人的情节是为自己在内战中当逃兵开脱。但通过分析发现,《败仗秘史》自始至终贯穿着作者的反战诉求。作品中轻松幽默的故事情节实际暗讽了战争的愚昧,并为最后枪杀陌生人的情节进行铺垫;枪杀陌生人的情节旨在揭露所有战争的真实本质。纵观吐温的创作,反战是一贯的主题,“人道情怀”是其作品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609.
莫言的人生经历使他的作品极具个性,莫言的小说运用了很多表现力极强的细节,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浓墨重彩的语言风格,给人以震撼力.他的作品创作追求真正的民间风格,而这点也成为莫言作品风格创作的主要思想和追求目标.莫言的作品正是具备这种独特的美丽,才会使其作品与读者之间产生如此大的共鸣.  相似文献   
610.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风格,文学作品的翻译如何再现原作的风格呢?本文从中英语言差异出发,强调译者应理解原作,尽量使用原文结构,在翻译活动中再现原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