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73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对汉诺坝玄武岩携带的条带状麻粒岩锆石进行了背散射、Hf同位素、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原位分析. 结果表明: 条带状麻粒岩为早期下地壳样品, 其成因很难用单一的过程来解释, 而是包含着地壳再熔融岩浆作用、幔源物质参与、变质分异作用和早期的下地壳拆沉作用等复杂过程信息. 岩石中除有3097~2824和2489~2447 Ma的古老年龄信息外, 80%的锆石给出1842±40 Ma的年龄值. 老年龄锆石有高的εHf值(达+18.3)和高的Hf模式年龄(2.5~2.6 Ga), 说明形成该岩石的初始物质主要来源于晚太古代的亏损地幔. 早元古代锆石的eHf值多变化于零附近; 个别有较高的εHf值(+9.2~+10.2), 表明早元古代时华北东、西部地块碰撞拼合并导致克拉通最终形成过程中有地幔物质参与.  相似文献   
132.
山东方城玄武岩(125 Ma)中发现罕见的具有明显环带结构的橄榄石. 橄榄石中心部分的组成(Mg# = 87.2~90.7)类似于华北新生代玄武岩携带的橄榄岩捕虏体中橄榄石的组成, 其边缘部分(Mg# = 76.8~ 83.9)接近于玄武岩中斑晶橄榄石的组成(75.7~79.0). 橄榄石的这种化学成分特征及其浑圆的晶体形态和较小的颗粒(300~800 μm)皆说明这些橄榄石是地幔矿物捕虏晶, 即地幔橄榄岩的解体矿物. 其中心部分能够代表地幔橄榄岩的组成. 橄榄石的环带结构是橄榄石捕虏晶与寄主玄武岩快速反应造成的. 这种橄榄石与玄武质岩浆的相互反应可能在华北中生代岩石圈地幔中普遍存在, 即为岩石圈地幔置换作用的重要方式. 从而使古生代主量元素亏损的高镁橄榄岩转变为中生代晚期的主量元素饱满同位素富集的低镁橄榄岩, 造成古老岩石圈地幔的消失.  相似文献   
133.
张德二 《科学通报》2004,49(21):2204-2210
根据中国历史气候记载和新近在欧洲发现的北京早期器测气象资料, 研究1743年夏季华北高温极端气候事件, 指出这是中国最近0.7 ka来最严重的炎夏事件, 高温区域广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 1743年7月北京的日最高气温高达44.4℃, 超过了20世纪的极端气候记录. 指出1743年的天气气候特征如旱涝分布、梅雨特点以及相应的太阳活动、海温场等外部因子条件, 发现这些特征均与现代1942和1999年华北炎夏事件相同. 该事件出现在气候相对温暖的背景下, 是工业革命之前(CO2较低排放水平时)出现的极端高温实例.  相似文献   
134.
Weibull分布函数在林分直径结构预测模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3个参数a,b,c的预测模型以及立地、林龄与径阶的相关模型和立地、林龄、径阶与径阶高的相关模型,给出了日本落叶松林分结构合理分布的理论参数和不同立地、各龄阶径阶分布的理论株数,为合理经营利用日本落叶松林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5.
房山岩体是华北东部典型的燕山期中酸性侵入杂岩体,其地球化学特征为富Si、Na、Al、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轻重稀土分异强烈,Sr-Nd同位素具有类似EMI型富集地幔的特点,表明其岩浆来自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且中生代华北东部下地壳已经被早先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置换.不同基性程度岩浆的不完全混合是形成微粒闪长质包体的原因.侵入杂岩的角闪石压力计显示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中酸性岩浆先后在19~8 km里的深度范围内结晶就位.古太平洋板块在地幔过渡带深度于早白垩世水平俯冲至太行山一线,洋壳脱水导致上覆地幔部分熔融,后者成为加热下地壳部分熔融的热源.  相似文献   
136.
鲜玉蛾 《甘肃科技》2007,23(11):247-248
小陇山林区营造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害虫的危害。在这类危害中,落叶松叶蜂的危害较普遍,而且危害程度也较重。通过对落叶松叶蜂的分布与危害、生物学特性进行介绍,提出对落叶松叶蜂的害情进行预测预报、调查的方法以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7.
文章通过叶松苗木常见的日灼、立枯及地老虎类、蛴螬类、金针虫类和蝼蛄类地下害虫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适用的田间诊断方法和防治技术,对苗木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8.
华北和扬子古陆块中新元古代聚合、伸展事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地质比较研究表明 ,华北和扬子古陆块均具有在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初 (1 1 0 0~ 80 0Ma)陆块聚合及在新元古代 (80 0±Ma)伸展裂解的地质记录 ,并与全球 Rodinia超大陆聚合、裂解的事件相一致 ,但据华北和扬子古陆基底形成的显著差异性 ,以及显生宙陆块漂移、旋转的构造作用推测 ,前震旦纪两古陆块可能不相邻接  相似文献   
139.
华北克拉通元古代岩墙群形成的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华北克拉通中部广泛发育中元古代镁铁质岩墙群。这些岩墙未变形和未变质,侵位于先存破裂中,成为恢复华北克拉通中部中元古代构造应力场的显著标志。克拉通北部地块的镁铁质岩墙群为张剪性,而中部和南部地块为张性。根据华北克拉通中部中元古代镁铁质岩墙群的分布和成因机制分析,来恢复模拟中元古代的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镁铁质岩墙群在中元古代形成于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与横穿华北克拉通中部的燕辽-中条拗拉槽系的伸展作用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0.
华北夏季降水80年振荡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1470~1999年共530 a中国东部25个站旱涝等级资料和1951~1999年共49 a中国160个站降水的观测资料,利用相关分析、功率谱分析和小波分析对中国华北地区降水的年代际振荡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北降水的80 a振荡与东亚夏季风强度的长期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CCM2.0 30 a模拟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中国东部降水与东亚夏季风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