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4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32篇
教育与普及   1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96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通过主组元分析和资源保证率的计算,对北京山区自然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区域资源优势和四种资源类型.  相似文献   
133.
134.
石门位于澧水之滨,地处湘鄂边陲,是湘西北门户和明珠。2005年,石门县安监局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强化目标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制,强化执法监察,打击非法生产,强化政策落实,加大安全投入,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呈现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35.
沁北电厂是我国第一个国产超临界机组电厂。本文分析了沁北电厂用电系统的特点,特别结合实际工程的应用情况介绍了沁北电厂用电系统所具有的优点,并针对厂用电系统从设置、选型到负荷分配、运行等方面的不足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6.
137.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世界,也是围绕着人类的空间,它可以直接和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生存和发展;而生态环境是生物赖以生态的大气、水源、土地、日光、热量以及人们劳动的环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人类走向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能满足现代人在生产、生活中对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更有利于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恢复与重建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环境自身的可持续、永持续对于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8.
北五味子(Schizandra Chinensis Baillon)的营养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五味子(Schizandra Chinensis Baillon)分布在东北东部山区,在林下林间大量生长,野生资源丰富,是我国东北地道的中草药,并为医药学家视为佳品,前人对五味子的药理学,成药学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关于它的营养学研究尚未见报导,作者利用先进的科学仪器定量测定了原汁的各种营养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五味子营养素齐全,维生素,微量元素,有机酸含量丰富,是制造天然保健饮料的优秀原料。  相似文献   
139.
简单回溯徐州市水运发展历程,剖析其存在问题及原因,综合评价其战略地位和基本条件,根据航道及水运发展的基本原则,着重提出了跨世纪的市域航道建设与布局的“一个中心,两大通道,三片循环,四面出口”总格局.  相似文献   
140.
北三河流域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水源地,恰当分析流域水源供给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对维持生态系统安全与稳定意义重大.基于气象、土地利用及土壤等数据,利用InVEST模型的产水模块分析了北三河流域2000—2017年水源供给量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情景模拟探讨了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水源供给能力变化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 2000—2017年,北三河流域年均水源供给量为17.8×10~8 m~3,其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增长率为1.03×10~8 m~3/a.水源供给量在空间上呈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南北部的平均产水深度分别为70.85 mm和8.83 mm,水源供给高值区由东南泃河和还乡河流域向西南温河与永定北河流域转移.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来看,单位面积水源供给能力由高到低为:建设用地耕地水域未利用地林地草地. 2000—2015年,耕地的水源供给量最高,占流域水源供给总量的51.3%,而建设用地水源供给量增长幅度最大,达到144.3%.情景模拟结果表明,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源供给量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70.7%和29.3%,降水量的激增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