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90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535篇
系统科学   21篇
丛书文集   814篇
教育与普及   8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74篇
现状及发展   84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16020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09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809篇
  2013年   692篇
  2012年   816篇
  2011年   979篇
  2010年   894篇
  2009年   1055篇
  2008年   1027篇
  2007年   1020篇
  2006年   763篇
  2005年   774篇
  2004年   763篇
  2003年   910篇
  2002年   717篇
  2001年   712篇
  2000年   617篇
  1999年   500篇
  1998年   415篇
  1997年   369篇
  1996年   357篇
  1995年   340篇
  1994年   287篇
  1993年   205篇
  1992年   235篇
  1991年   216篇
  1990年   184篇
  1989年   164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2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灰色理论在化学研究中用作建模与预测新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灰色理论作为一种有用的化学计量学多元建模与定量预测新方法的可行性,将其应用于某些不确定关系如电泳迁移率,色谱保留值和农药需求量等建模,定量预测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了在不同酸性介质(硝酸、硫酸、盐酸)中,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蜜胺树脂)对金的吸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酸性介质中,该树脂对金有较高的吸附率(达80%以上)和好的选择性,并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93.
载铜活性炭吸附分离氢气中的微量CO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文题的吸附平衡、吸附及脱附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考察。用Lang-muir-Freundlich公式关联了吸附平衡数据。根据吸附的性质,关联了吸附穿透曲线,解释了床层动力学现象。结果表明,利用此技术可将氢气中CO体积含量从2×10 ̄(-6)~16×10 ̄(-6)降至1×10 ̄(-6)以下,吸附剂单位处理量达6×10 ̄(-3)m ̄3/g以上(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同时,吸附剂再生容易,经120℃处理,即可脱附完全。该吸附剂经多次循环,性能稳定,具有一定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近海沉积物二组分吸附模式与有机物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天然沉积物视为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的二组分吸附剂,提出了二组分吸附模式。用该模式研究了大连近海沉积物对六氯乙烷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的吸附行为,分别得出大连近海只物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对两种有机物的吸附规律、吸附能力和对吸附贡献大小。通过实测数据和模式计算数据的比较,评价了该模式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5.
热能去毛刺,是利用高压容器里的氢、氧混合气爆燃时所产生的瞬间高温(约3600K),将金属零件的毛刺去除。本文从理论上计算了爆燃温度,讨论了影响去毛刺效果的诸因素  相似文献   
996.
本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生产中的48炉20CrMo钢的机械性能与主要化学成份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最优的线性数学模型,与生产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所得的回归模型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997.
本文研究了水—醇(如甲醇、乙醇和正丙醇等)混合溶剂中[Co(N_3)(NH_3)_5]~(2+)与 Fe(Ⅱ)间电子转移反应。其表观速度常数 k_(app)随甲醇、乙醇和正丙醇的摩尔分数X 醇增大(即随混合溶剂介电常数的减小)和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反应速度与酸浓度的依存关系,可用[Co(N_3)(NH_3)_5]~(2+)的配体 N_3~-的质子化作用和由此而产生的特殊酸催化作用阐明.[Co(N_3)(NH_3)_5]~(2+)还原反应的表观速度常数 k_(app)可表示为:k_(app)=k_HK_H[H_3O~+]由特殊酸催化而使[Co(N_3)(NH_3)_5]~(2+)被还原反应加速,可认为电子转移是反应的速控步骤。  相似文献   
998.
1980年以来我国农业氮素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后,我国农业的投入产出水平和土地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化学氮肥用量比1980年翻了一番以上,农田氮素收支总体也由当时的基本平衡变为有较多盈余。利用定位试验、农户访问和典型农区代表性采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过去20年左右时间里我国农田氮素平衡状况和农田土壤氮素水平的演变特点及区域性差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农田氮素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由此对农业和环境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以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调控对策以改善我国农业中的氮素管理。  相似文献   
999.
化学沉积Ni-Co-P合金电极在碱性介质中的析氢电催化性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化学镀方法制备了Ni-P,Ni-Co-P合金电极,用电子能谱仪、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测量了化学镀Ni-P,Ni-Co-P合金的组成、形貌结构、晶形.用电化学的方法研究了Ni-P,Ni-Co-P合金作阴极在1mol·L-1NaOH溶液中的析氢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Ni-P,Ni-Co-P合金电极具有良好的析氢电催化性能和电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00.
壳聚糖Cu(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吸附性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高脱乙酰度壳聚糖对Cu(Ⅱ)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并对吸附条件进行优化。方法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配合物的组成进行表征。结果壳聚糖与Cu(Ⅱ)离子的吸附配位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25℃时其吸附反应速率常数为0.0685h^-1,吸附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为5.60kJ/mol。结论 壳聚糖与Cu(Ⅱ)能发生吸附反应,形成2:1(物质的量比)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