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系统科学   22篇
丛书文集   37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昌平区     
王潇丽 《科技潮》2004,(12):42-42
定向技能培训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科技工作导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昌平苹果高调亮相“农交会”  相似文献   
2.
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扩大培训规模,优化培训措施,创新培训机制,强化培训效果,卓有成效地服务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相似文献   
3.
4.
5.
人口控制与人口素质“逆淘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出于对人口素质的关切,人们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在相同的人口政策下,我国城乡生育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城镇平均生育水平一般为1.4,而农村则高达约2.7,二者相差近一倍。此外,在农村,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生育水平一般也相对低于欠发达地区。据此,人们产生了一种忧虑,人口控制将导致人口素质的逆淘汰。这一忧虑甚至在人口学界内部也有反响。笔者认为,尽管上述生育率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但“人口控制导致人口素质逆淘汰”的观点却值得商榷。实际上,它是一个错误的论断与认识。分析这一问题,必须先回答下面两个问题。没有人口控制,是不是仍然存在人口素质“逆淘汰”?人口控制对人口素质“逆淘汰”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是推波助澜,还是起抑制作用?受资料限制,本文侧重对表示人口素质逆淘汰的一个标志——城乡生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面对加入WTO给我国农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未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关键是要扬长避短.我国人多地少,因此,凡是需要大面积耕作的农作物,如小麦、玉米等,大都是我国农业的短处,但凭借劳动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多样性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和以特殊自然条件为依托的特色农业却是我们的长处.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劳动力市场多重分隔、劳动力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劳动力的非正常供给和劳动力的逆向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提出了渐进性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沙永秀  封秀芹 《汉中科技》2006,(6):33-33,35
油菜是陕南的主要油料作物,在秋播中占主导地位,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小麦,仅汉中市油菜种植面积就达110多万亩。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效益农业的发展,传统的耕作栽培方式受到了挑战,省力、省工、轻简、节本的免耕环保栽培技术越来越受到各级关注和广大农民的欢迎。我县2002年引进半免耕盖草栽培技术,经过3年多的试验、示范,2005年秋播推广面积达5.2万亩,平均亩产达165公斤,较常规栽培方式亩均增产5%-10%,节约投资50元-60元。  相似文献   
9.
完善的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对于内部员工激励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人才的不断流失,当前形势下建立并完善内部劳动力市场,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其关键在于变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混同均衡为分离均衡。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是农民增收的核心因素,除了其本身的素质以外,农村劳动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结构会直接挖掘和释放劳动力资源的潜能,提高其劳动效率,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