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3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82篇
系统科学   40篇
丛书文集   82篇
教育与普及   7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241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建立用荷移增敏分光光度法测定3,5-二氯苯甲酰氯的方法。利用3,5-二氯苯甲酰氯与羟胺反应的产物(3,5-二氯-N-羟基苯甲酰胺,DCHA)与对苯醌在氯代十六烷基吡啶(CPC)介质中形成稳定络合物,在485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结果表明,3,5-二氯苯甲酸乙酯的检出限为0.15mg/L,线性范围(0.30~4.00)mg/L,相关系数(r)为0.9992,样品测定的RSD为3.65%(n=6),回收率为97.3%~100.1%。本法简便快速,条件易控制,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2.
为降低地震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内部管道运营安全的影响,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对围岩-管廊体系进行模态分析,提出新型减隔震支架和减隔震支墩设计方案,对围岩-管廊体系、围岩-管廊-支架体系和围岩-管廊-支墩-管道体系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并对减隔震支架进行室内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围岩-管廊体系前十阶固有频率位于3.5~6.1 Hz间,与地震波频率接近,地震作用下容易出现共振;管廊横截面上部及底部棱角处动载荷均超过40 MPa,中上部位移变形超过30 mm,受地震作用影响大;地震作用下,减隔震支架最大位移较普通支架降低55%,且较大位移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最大应力较普通支架减小26%,且最大应力由支架根部移至支架斜撑位置;减隔震支墩支撑管道最大位移较普通支墩降低9.97%,且管道位移相位后移;最大应力较普通支墩降低约24%;减隔震支架极限抗拉承载力为普通支架的2.39倍,极限抗压承载力为普通支架的4.53倍,抗震性能显著优于普通支架。新型减隔震装置的抗震性能及承载力明显优于传统装置,可有效降低地震对管线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为自动从CAD图纸中提取线路的坡度坡长数据,该文编写了VBA程序。首先人工输入起点站和终点站名称、坡度坡长和标高所在图层名称,通过程序读取设计坡度和设计标高所在图层的数据,将结果导出到Excel;然后在Excel中对数据进行排序,通过设计坡度的坐标分离环线数据,通过设计坡度和设计标高之间的距离分离上行线数据和下行线,最后通过设计标高得到坡度值的正负号。通过实例验证了程序的有效性和快速性。  相似文献   
994.
铺设在农田、荒地的埋地管道容易受地面车辆荷载的影响,管道在其作用下一旦达到强度极限就会产生安全问题。本文建立车-管-土耦合模型,分析车辆荷载作用下埋地管道的动力响应,得到不同时刻埋地管道的应力分布规律。再建立管道减荷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轮压下承压板宽度对管道减荷的效果,得到管道中部等效应力与承压板宽度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埋地管道任一点处的力学响应与车辆荷载作用点的距离成负相关,承压板宽度与其对埋地管道的减荷效果成正相关,不同宽度的承压板存在承载力极限。该研究结果为车辆荷载作用下埋地管道的减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5.
为更好改善电网频率特性,发挥储能电池辅助调频作用及快速响应优势,提出考虑储能调频死区和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的电网一次调频自适应控制策略。基于对电网幅频特性的分析,设置储能调频死区小于传统机组调频死区,使储能先于传统机组快速响应负荷扰动,有效平抑频率波动。通过分析虚拟惯性控制在一次调频过程中的出力特点,提出正反向虚拟惯性控制,使储能在整个调频过程中出力方向始终与频率恢复方向一致,降低频率恶化速度,促进频率恢复。在此基础上,提出储能电池综合控制方法:在传统机组调频死区内,储能采用下垂控制;传统机组参与调频后,储能采用下垂与正反向虚拟惯性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并根据频率偏差和SOC实时调整二者的控制系数及出力比重,有效避免电池过充过放。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含储能的区域电网一次调频模型,在不同工况下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6.
为保证微电网可靠并网,针对风光随机出力引起的有功功率波动问题,利用混合储能系统(HESS)进行有效平抑。为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储能的特性,实现HESS功率的精确分配,提出一种基于WOA-VMD双层分解的混合储能功率分配策略。采用移动平均算法确定并网功率和HESS所需平抑的波动功率,并利用WOA-VMD分解风光波动功率。考虑到VMD分解余量可能含有丰富信息,再对余量进一步分解,完成HESS的初级功率分配。采用模糊控制优化储能设备的荷电状态(SOC),完成HESS功率的二次修正。算例分析表明,文中所提策略能够对风光波动功率进行自适应分解,实现HESS功率的合理分配,有效平抑风光功率波动,保证微电网可靠并网;并且维持储能SOC处于理想范围,避免储能设备过度充放电,确保HESS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97.
为解决隧道入口覆雪钢波纹板棚洞在深厚积雪荷载作用下变形过大的问题,本文以新疆某隧道为工程依托,提出了制造两侧冰柱、制造上侧冰拱、冰柱冰拱耦合、冰柱冰拱EPS板耦合四种减载优化设计方案,并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四种方案的受力变形情况及可行性。结果表明:四种减载优化设计方案均极大地降低了钢棚洞的应力和变形,结构应力和变形满足设计规范允许值;马斯顿的“等沉面”土压力理论可以应用于堆积雪体中,增大内外雪柱沉降差,降低结构所受竖直压力;柔性填料EPS板在高覆雪工况中有一定的减载效果,但并没有在高填方土体中效果显著,在高覆雪工况中减载优先推荐加密钢波纹板棚洞周围雪体来达到减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8.
为有效利用岩体波速信息快速确定边坡稳定性问题,首先根据国标BQ法(岩体分级标准)提供的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表,建立了由岩体波速估算强度参数的数学关系式,并根据工程实验数据验证了强度参数预测公式的适用性;然后通过数值模拟实验,构建了基于岩体波速的新型岩质边坡稳定性图表;研究发现坡角和坡高等坡形参数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几乎与岩体质量无关,进而提出坡形影响因子来量化坡形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分析了标准坡形条件下(坡高25 m,坡角45°),波速与边坡安全系数的关系,发现安全系数随岩体波速的增大而增大,近似呈"S"形变化趋势,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标准坡形条件下波速与安全系数的关系式,最终结合坡形影响因子提出一种基于岩体波速预测边坡稳定性的方法,并且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9.
通过野外调查,较全面地研究了赣东地区小型牵引式残坡积土质滑坡的区域地质环境和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反演分析及折线滑动法计算滑坡稳定性系数等手段,对滑坡在两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滑坡成因和可能的失稳破坏模式。针对小型牵引式残坡积土质滑坡失稳破坏模式分析得出:小型牵引式残坡积土质滑坡破坏模式经历三个阶段:前期蠕变—坡体蠕动阶段、中期变形—滑动面贯通阶段、后期破坏—滑坡破坏阶段。  相似文献   
1000.
该文采用颗粒群模型研究荷电固粒相在绕圆柱无穷远均匀气相流场和统圆柱导体无穷远均匀静电场中的定常运动,得到的最重要的结论是:荷电对固相运动的影响随固粒粒径的减小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