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0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212篇
系统科学   178篇
丛书文集   215篇
教育与普及   375篇
理论与方法论   82篇
现状及发展   42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575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420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367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338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输电线路的脱冰将对相邻塔产生纵向不平衡张力,严重威胁到输电线路的安全。提出输电线覆冰脱落的有限元模拟方法,与以往的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分析导线和地线整档同时脱冰产生的系统响应,最后针对导线的unzipping形式脱冰分析脱冰速度对响应的影响。本文的算例发现,地线整档同时脱冰将产生比导线整档脱冰更大的纵向不平衡张力。在unzipping形式脱冰分析中,脱冰速度越慢,系统响应越接近于静态卸载;脱冰速度越快,系统响应越接近于整档同时脱冰。  相似文献   
992.
 桩海地区潜山下古生界地层和储层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随着潜山油气田勘探的深入,这种潜山复杂储集空间的成因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往对其储层及孔隙形成的解释,如风化壳成因和大气淡水成因,无法较合理地解释这一现象。研究发现,研究区具有埋藏岩溶作用发生的条件,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同位素方面的证据表明研究区存在埋藏岩溶作用且主要为压释水岩溶作用。本文对桩海地区下古生界潜山埋藏岩溶作用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3种模式:倾没端断面补给岩溶模式、翘倾端断面补给岩溶模式和背斜凸起两侧双向入渗岩溶模式。发现研究区下古生界潜山有利储层的分布受埋藏岩溶作用发育模式的控制。压释水首先进入潜山地层的良好储层,而压释水释出地层常形成淀积带,不具备储集条件或成为封堵层。结果表明,很多以前令人困惑的复杂储集空间的成因和下古生界储层和油藏的分布模式可用埋藏岩溶模式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993.
哈密市砂墩子覆盖层较厚,以往工作程度低,通过综合勘探手段,找到了可供建井煤炭资源。解决了哈密矿务局主力矿井资源枯竭状况,延长了矿井的服务年限。论文分析了勘查区地质特征,阐述了找煤思路,对新疆隐伏区找煤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是资源勘查的新技术,在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山区及探测目标较深的隐伏煤矿区,该方法有一定的优越性。通过该方法在福建大田县东西坑、龙岩红林坪隐伏煤矿区应用实例,对其找煤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煤系地层低阻异常可清晰识别,CSAMT法物探解释成果与地质钻探成果基本相符,该方法可作为福建隐伏矿区找煤的一种主要物探手段。  相似文献   
995.
研究目的:观察腕踝针在治疗运动员急性腰扭伤上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腕踝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通过对腕踝针疗法与体针疗法在同一疗程(5天)内的疗效观察,发现两者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腕踝针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与体针疗法相比,在同一时间内,腕踝针疗法的治愈率高,而且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996.
能源与环境,是影响现代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北京交通大学白冰教授敏锐地把握时代需求,近几年来,在以往岩土工程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的探索,并成功申请几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997.
公路偏压隧道开挖及支护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查明隧道围岩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运用有限元研究了公路隧道开挖与支护过程中的应力、位移及塑性区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锚喷支护对于控制围岩拱顶和底鼓的变形作用明显,拱顶竖向位移在施作锚喷支护后增幅明显减小,在二次衬砌施作之前趋于稳定;隧道稳定性最不利位置在拱顶、拱腰和底部,建议设计时适当增加锚杆的数量,施工时要加强初期支护并控制好喷射混凝土的厚度,防止过大的回弹变形。  相似文献   
998.
用WebChip和PSD实现现场设备的远程监控和在线升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能联接电子设备和Internet网络的集成电路芯片——WebChip和美国Waferscale公司推出的具有存储区切换技术的PSD934F2芯片实现现场数据采集设备的远程监控和在线升级。该系统使电子设备与Internet连接起来,以便人们能够远程获得这些电子设备的信息并对控制它们的运行提供一定的服务和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999.
为进一步研究钢-高强钢纤维混凝土复合粱桥负弯矩区的工作性能,制作了C50普通混凝土和C100钢纤维混凝土简支粱桥试件,对支座处承受负弯矩作用的情况进行了受弯承载力试验。混凝土与型钢采用无粘结的栓钉连接方式,同时对钢纤维掺量对高强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和裂缝开展过程做了研究。试验研究表明,高强钢纤维混凝土复合粱桥负弯矩区的整体工作性能明显高于普通混凝土复合梁桥,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钢纤维增强作用也会随长径比增大而提高。该试验研究结果可为连续梁桥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考察Fe对PAN基碳纤维的影响,在凝固成型阶段将Fe引入聚丙烯腈(PAN)初生纤维中,通过后续过程制备含Fe的原丝,经过预氧化、碳化处理后,收取不同阶段的纤维。借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电子探针(EPMA)、力学性能测试、热重分析等手段,表征不同热处理阶段PAN纤维中Fe的含量、微区分布的变化及对碳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Fe的PAN原丝经预氧化、低温碳化过程,PAN纤维中Fe的质量未发生改变,当热处理温度达到1450℃后Fe开始损失,经1550℃高温处理后Fe的质量大幅度降低;热处理温度高于1350℃后,Fe在PAN纤维的径向逐渐呈现外缘多、内部少的特点,Fe有向纤维外部迁移的趋势;Fe的存在及高温迁移,降低了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影响了碳纤维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