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从头算方法(HF, MP2),对全金属阳离子团簇X(X=Au, Ag, Cu)的稳定结构、振动频率、原子化能(atomization energy, AE)、最高占据态和最低空轨道能隙(homo-lumo gap)与电子总能量(考虑了零点能ZPE)作了理论计算.全金属阳离子团簇X(X=Au, Ag, Cu)的稳定结构是D3h.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全金属阳离子团簇X(X=Au, Ag, Cu)环状平面结构D3h的两种磁性质:各向异性磁化率(χanis)和核独立位移(NICS).计算结果表明:环状平面结构的全金属阳离子团簇X (X=Au, Ag, Cu)具有很强的芳香性特征.对它们的分子轨道分析表明,环状平面全金属阳离子团簇X (X=Au, Ag, Cu)具有多重芳香性,两个σ分子轨道和一个π分子轨道对全金属阳离子团簇X (X=Au, Ag, Cu)的芳香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定子是螺杆泵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材料的制备对螺杆泵的正常运行和寿命至关重要。以螺杆泵定子常用材料氢化丁腈橡胶(HNBR)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HNBR材料的配方进行优化设计。设计了3种因素,即硫化体系、硫化温度和补强体系,并基于正交试验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对HNBR材料压缩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制备HNBR弹性体材料,并对HNBR材料压缩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HNBR材料压缩力学性能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补强体系,其次为硫化温度,最后为硫化体系;得到HNBR材料制备的最优配方,补强体系为炭黑N330、硫化温度为150℃、硫化体系中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与硫磺(S)质量比为7∶0.5;根据提出的最优配方制备的材料压缩力学性能最佳,即材料拥有较大的压缩弹性模量和压缩应力松弛模量,较小的压缩永久变形率。  相似文献   
63.
王军 《黑河科技》2003,(3):89-90
概述了螺杆泵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分析了其节能情况。  相似文献   
64.
双头双螺杆齿形型线啮合原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长幅摆线作为双头螺杆原始齿形型线,根据啮合理论推导了长幅摆线型双头双螺杆的平面和空间共轭齿形型线和啮合线方程,建立了双螺杆啮合副坐标系,并给出了各段长幅摆线空间螺旋曲面的方程。分析了双头双螺杆泵密封腔的密封原理。所设计的齿形符号齿形啮合理论,两螺杆啮合线封闭,接触线连续,能够形成密封的工作基元。双头螺杆泵比单头螺杆泵工作腔室多,泄漏少,泵的排量大,效率高。  相似文献   
65.
旋转抽油杆柱扭转振动固有频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旋转抽油杆柱的扭转振动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各阶扭转振动固有特性参数的计算式。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螺杆泵采油系统在700-1800m的正常下泵深度时,常用的单级和二级抽油杆柱的前五阶扭转振动固有频率在26-608r/min,覆盖了螺杆泵采油系统的工作转速区(65-350r/min),这完全不同于有杆泵采油系统。指出:在选定螺杆泵采油系统的工作转速时,应将杆柱的前五阶扭转振动固有频率对应的转速作为约束条件,以避开该转速范围;对于级次杆柱的高阶固有频率,由于其频率相对单级杆柱的增减幅值在2.1%-5.2%之间,可近似按单级杆柱考虑。文中提供的数据可以直接指导螺杆泵采油系统在杆柱组合与系统转速的匹配。  相似文献   
66.
在对旋转抽油杆柱的扭转振动分析的基础上 ,给出了各阶扭转振动固有特性参数的计算式 .实例计算结果表明 :螺杆泵采油系统在 70 0~ 1 80 0 m的正常下泵深度时 ,常用的单级和二级抽油杆柱的前五阶扭转振动固有频率在 2 6~ 6 0 8r/min,覆盖了螺杆泵采油系统的工作转速区 (6 5~3 5 0 r/min) ,这完全不同于有杆泵采油系统 .指出 :在选定螺杆泵采油系统的工作转速时 ,应将杆柱的前五阶扭转振动固有频率对应的转速作为约束条件 ,以避开该转速范围 ;对于级次杆柱的高阶固有频率 ,由于其频率相对单级杆柱的增减幅值在 2 .1 %~ 5 .2 %之间 ,可近似按单级杆柱考虑 .文中提供的数据可以直接指导螺杆泵采油系统的杆柱组合与系统转速的匹配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大港典型稠油油藏特点及不同冷采工艺技术的研究应用(主要包括地层化学吞吐降粘措施,电潜泵、有杆泵及配套电热杆、有杆泵过泵加热、水力泵、螺杆泵等井筒举升工艺技术),完善了稠油、超稠油油藏开发模式,不仅对大港油田稠油井的正常开采,而且对国内类似油井的开采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8.
根据啮合理论推导了HSB400/2型单头双螺杆式油气混输泵的平面和空间共轭齿形型线方程及啮合线方程。给出了各段原始齿形型线和空间螺旋曲面方程。单头双螺杆泵与双头双螺杆泵密封腔的密封原理相同。两螺杆的齿形型线不同,但啮合线封闭,接触线连续,能够形成密封的工作基元  相似文献   
69.
螺杆泵特性曲线修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杆泵实际工作时所处环境的压力、温度、流体介质均与测试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螺杆泵的水力特性曲线并不能代表螺杆泵的真实特性。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过螺杆泵特性曲线的影响因素及修正方法,但目前并未建立一套系统的、可量化的修正模型。为了能够获取螺杆泵实际工作状态下的特性,通过研究转子转速、过盈量、流体黏度、含气量四大因素影响,建立了螺杆泵特性曲线修正模型。结果表明,修正后的特性曲线能够表征螺杆泵的真实特性,为油井选泵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0.
螺杆泵内部压力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螺杆泵二维模型,分析螺杆泵压力传递规律,计算螺杆泵在不同压差下的接触压力,得出临界接触压力曲线.利用临界接触压力曲线分析螺杆泵内部的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螺杆泵密封腔之间的接触压力随着密封腔之间压差的增加而增加,但接触压力比压差增加速度慢,存在一个临界接触压力值;不同内压力的密封腔之间的临界接触压力构成了临界接触压力曲线,随着内压力的增加临界接触压力减小;螺杆泵内部各密封腔压力值沿着螺杆泵轴向从吸入口到排出口逐渐增加,增加速度逐渐减小,最终达到一个最大值,即此螺杆泵的最大压力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