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1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14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7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51.
分析了云浮硫铁矿中微量铊的相态分布,包括可交换相,碳酸盐结合相,铁锰氧化物结合相,有机质及硫化物结合相,硅酸盐结合相等相态。实验表明,对云浮硫铁矿中微量铊的相态研究,为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铊污染提供了基础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52.
针对中国新生代第三系广泛分布的咸化湖相盆地的成因及地球化学环境意义 ,比较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新生界咸化湖相地层生油岩及原油中饱和烃、芳香烃等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分析结果表明 :咸化湖地层中有机质的地球化学 (生物标志物组合 )特征 ,既不同于淡水湖相地层中的有机质 ,又与海相地层中的有机质存在明显的差别 .进一步讨论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地球化学成因及其环境地球化学意义 ,并对其中部分生物标志物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的指相意义作了探讨 .通过生物标志物的组合特征和环境地球化学意义分析 ,初步认为中国新生代第三系咸化湖盆咸化湖泊的形成与海浸作用没有直接的联系 .  相似文献   
53.
下扬子地区二叠纪硅质岩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从地球化学及沉积岩石学等方面,配合一些数学地质分析方法(如Q-型因子分析、对应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及Q-型聚类分析等),对下扬子地区二叠纪硅质岩的成因、硅质来源和水深等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54.
对金牙金矿田构造地质及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金牙金矿田成矿元素的分布、迁移和富集是受构造运动及构造形迹控制的。巴合背斜总体上控制了成矿元素的分布;而断裂构造则控制了成矿元素异常的分布。矿床(点)毫无例外地分布于断裂构造复合部位的构造围压、最大剪应力和应变能的低值区,严格受北西向构造(体系)控制。  相似文献   
55.
江西省永丰县南坑萤石矿是产于花岗岩断裂破碎带中的典型脉状萤石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矿体的围岩——花岗岩具有明显的负E_u见异常。萤石矿石轻重稀土分馏强烈,轻稀土高度富集,E_u、C_e亏损不明显。萤石的成矿过程是一个中偏弱碱性条件(PH值6.85—8左右);成矿温度为90℃—350℃,最佳值150℃—160℃;从T_b/Ca—T_b/La图解(P·Moller等1976)可以看出矿床属热液成因,与萤石包裹体中测试的δDH_2O、δ~(18)OH_2O对同位素组成分别为-51.2‰——-57.4‰、-3.7‰——-8.6‰所解释的热液成因(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基本结论一致。∑REE的低含量并参考萤石中较低的Sr含量(B·S·Panov等,1989),暗示了今后有希望在附近找到更晚期结晶的萤石矿脉,也为在深部找寻盲矿体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6.
河台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台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产于糜梭岩之中。石英中包裹体成分及氢、氧和碳同位素研究揭示,成矿流体为雨水和变质流体的混合体,富硫和碳,早期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作用、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变质流体,成矿晚期有大量雨水参与;流体成分以 K~ 、Na~ 、HCO_3~-、SO_4~=、CO、CO_2、CH_4和水为主.硫、铅同位素研究揭明,金等成矿物质来源于云开群上亚群.结合地层中金丰度和区域性金分布研究得出,在变质作用、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过程中,矿源层中金发生明显活化转移,并在构造扩容带聚集成矿.  相似文献   
57.
通过对我国西藏南部拉木县色龙西山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地层样品中的稀土元素,U,Th,Sr,Ba,Sc,Ta,Hf,Rb,Cs,Ni,Cr,As,Sb,Se,Au,Ir等微量元素的系统研究,着重讨论了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及微量元素含量沿地层剖面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古海洋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58.
厦门海域浮游植物和细菌对溶解有机磷的利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应用(32)Pi同位素稀释法,测定了外加溶解有机磷化合物(DOP)对浮游植物和细菌吸收(32)Pi的影响.结果表明:厦门海域浮游植物和细菌均能不同程度地利用DOP,从抑制程度(百分率)来看,浮游植物对DOP的利用能力大于细菌;在多数情况下,随DOP浓度升高,抑制程度增大,表明浮游植物吸收DOP增加.  相似文献   
59.
自贡恐龙骨骼中U的超高异常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华 《科学通报》1993,38(16):1498-1498
1 引言四川自贡大山铺中侏罗世的恐龙化石群,由其在不足2800m~2的砂岩体中,共挖掘出不同种类的恐龙(蜥脚类为主,肉食龙、剑龙和鸟脚龙为副)及蛇颈龙、翼龙等古脊椎动物化石数百件,其中完整和较完整的骨架不下20具。恐龙大的可长达20余米,小的不足1.5m。如此壮观宏伟的恐龙群窟实属罕见,自然引起国内外众多地质和古生物学家的关注。特別是对造成如此大规模的恐龙集中死亡或埋藏的原因和条件;对恐龙群体是正常死亡还是异常不幸的遭遇等研究课题的探讨,更使人深感兴趣。  相似文献   
60.
对福建平和大望山等铅、锌、银(金)矿床的氧、氢、硫、铅稳定同位素分析测定结果,脉石矿物氧同位素δ~(18)O(‰)=+2.54~+10.05,其中包裹体氢同位素δD_(H_2O)(‰)=-46.6~-111.8矿石硫同位素δ~(34)Si(‰)=-3.60~+4.90,铅同位素~(206)Pb/~(204)Pb=18.3817~18.8747,~(207)Pb/~(204)Pb=15.5932~15.8328,~(206)Pb/~(204)Pb=38.5152~39.9802.据硫、铅同位素研究认为,矿质来自花岗闪长岩浆:氢、氧同位素研究认为,成矿溶液主要为演化的混合型初始岩浆水(MCIMW),局部有大气降水或演化的大气降水的混入,并讨论了水/岩作用以及矿床所在地区地质地球化学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