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报道一种用溶剂热合成技术制备的配位光催化剂:[(ZnS)1.5NH2(CH2)2NH3]2。该化合物完全难溶于水、乙醇、丙酮、氯仿等有机溶剂,是一种多聚结构化合物。用该催化剂进行的活性紫X-2R染料光降解实验表明,催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3.
采用母料法分别制备了含硬脂酸铈(CeSt4)、硬脂酸铁(FeSt3)、N,N-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铁(FeDBC)、硬脂酸锰(MnSt2)和N,N-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NiDBC)等5种光敏剂或光敏调节剂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薄膜,并对所制备的LLDPE薄膜进行了高压汞灯法人工加速老化实验.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扫描电镜分析探讨了不同PE薄膜的光降解性能.结果表明,所选用的4种光敏剂对LLDPE薄膜均具有明显的光敏化作用效果,其光敏化活性的大小顺序为FeSt3>CeSt4>MnSt2>FeDBC.相反,NiDBC对LLDPE薄膜则表现出明显的抗紫外老化作用,可作为LLDPE薄膜的光敏化调节剂使用.  相似文献   
74.
利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玫瑰花状分等级结构的钨酸铋粉体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测其结构和形貌特征.XRD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为单斜晶体结构;SEM和TEM结果表明,这种分等级结构的玫瑰花是由弯曲结构的花瓣状薄片构成,因而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表明相比于颗粒状钨酸铋,其带隙由2.6eV降为2.45eV.利用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RhB)评价玫瑰花状钨酸铋的光催化性能,由于特有的分等级结构,其光催化性能明显优于颗粒状钨酸铋.  相似文献   
75.
<正>自光催化技术被称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催化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二氧化钛具有良好的光催化特性,可直接利用阳光作为光源,对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进行光降解,因而是一种理想的绿色光催化剂,再加上TiO2光催化技术对反应温度和压力没有什么特别要求,近几十年受到越来越多人  相似文献   
76.
盐酸环丙沙星在不同模拟水体中的降解与残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在不同模拟水体中,溶液质量浓度、pH对盐酸环丙沙星(CPFX)在水和底泥中含量变化的影响,分析其在模拟水体中降解和残留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1、5、10 mg·L-1三个CPFX溶液质量浓度中,光降解度最高的溶液质量浓度为1 mg·L-1,自然光照下,72 h后盐酸环丙沙星在有底泥和无底泥的水体中残留率分别为19 %和20 %,光降解率与初始质量浓度成反比。在pH分别为3、5、9、11条件下,pH=9的微碱性环境下最易光降解,而当pH=3时其光稳定性最佳,48 h后水体残留率分别为22.6 %和95.7 %。盐酸环丙沙星进入模拟水生态系统后,水体中CPFX质量浓度迅速下降,45 d后检测不到它的存在;底泥中CPFX质量分数迅速上升,之后缓慢下降,45 d后底泥中仍有一定残留量,达到93.86 μg·kg-1。  相似文献   
77.
水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加替沙星的光降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在水环境中不断被检出的新兴污染物, 研究其环境行为和毒理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加替沙星是一种代表性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本研究考察了模拟日光照射下, 水中加替沙星的光降解动力学、影响因素与机理. 加替沙星的光解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 纯水中加替沙星发生了直接光解及·OH 和1O2 参与的自敏化光解, 其表观光解量子产率为(5.94± 0.95)×10−3. 与纯水中相比, 加替沙星在淡水、海水中光解较慢, 这归因于pH 及水中溶解性物质的复合影响. 在pH 5~11 范围内, 加替沙星在其等电点附近光解最快. Cl和Fe(Ⅲ)对其光解动力学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腐殖酸(HA)和NO3 明显抑制其光解(P<0.1). HA 和NO3 可以通过光掩蔽效应减慢加替沙星的光解, 或者捕获·OH 和1O2, 抑制自敏化光解. 发光菌(Vibrio fischeri)毒性实验表明, 加替沙星光降解生成了具有较高风险的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78.
Three types of simulated commercial reactive dye wastewater, separately prepared with FN-2BL red, C-R blue and C-2R yellow, were oxidized with UV/ferrioxalate/H2O2 system, especially by the introduction of Fe^2 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ize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re pH = 3.5, [Fe2 ] = 1mM, H2O2 782mg/L for FN-2BL red and C-R blue and H2O2 646mg/L for C-2R yellow, t=4h and T=80℃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dye is 400mg/L. Under such conditions, the observed COD and color removal efficiencies are above 94% and 99%, respectively for all the cases. This investigation has provided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containing reactive dyes using UV/ferrioxalate/H2O2 .  相似文献   
79.
树脂薄膜光降解控制因素预测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试验室加速试验得到的不同配方COPO树脂薄膜的光降解试验数据,在分析薄膜降解各因素的基础上,选取薄膜降解后的力学性能3个指标为输入值,以COPO树脂薄膜降解的主要控制因素:环境温度、光照时间、光敏母料含量为输出值,利用MATLAB6.1软件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了COPO树脂薄膜光降解控制因素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讨论了模型的样本划分、网络参数、模型预测误差,选出最佳网络参数配置。模型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80.
环糊精衍生物对有机磷农药紫外光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环糊精衍生物甲基化-β-环糊精(MCD)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CD)对甲基对硫磷的紫外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MCD或HPCD与甲基对硫磷混合光照后,甲基对硫磷的光解速度加速了4.87~6.85倍,表现了较强的光敏效应,其敏化效率随光照时间延长而提高,且与MCD和HPCD浓度及光照时间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