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68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71.
催化裂化汽油萃取-光化学反应深度脱硫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液液萃取-光化学脱硫工艺入手,研究光化学反应降解含硫化合物技术并探讨其动力学规律,同时还对光处理后的汽油烃族组成变化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光-磷钨酸-双氧水体系是催化汽油最佳的脱硫体系。1#、2#催化汽油含硫量分别降低了70%和80%,同时收率可达98%以上。光-甲酸(双氧水)-催化汽油体系中硫化物转化为水溶性砜和亚砜的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372.
镍对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污染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量子化学中的从头计算法,研究了金属镍对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污染特性,建立了镍对烃分子发生脱氢反应的量子化学计算模型,确定了反应的速控步骤,并着重研究了镍价态变化(Ni^0,Ni^+,Ni^2+对烃分子脱氢反应活性的影响规律。通过计算得出Ni^0,Ni^+,Ni^2+在脱氢反应速控步骤的活化能分别为215.085kJ/mol,320.005kJ/mol和650.502kJ/mol,显示出低价镍脱氢活  相似文献   
373.
采用XPS方法考察了Zn-ZSM-5、Cr-ZSM-5和F-ZSM-5的表面状态。并用正十六烷裂化反应考察了各种改性ZSM-5样品水热处理前后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经水热处理后,ZSM-5样品均发生骨架脱铝,导致活性大幅度下降;HZSM-5经ZnCl2,CrCl3改性后,其水热处理后的活性明显提高,经NH4F改性后,其水热处理后的活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74.
催化裂化汽油醚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异丁烯醚化实验研究为基础,在小型醚化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催化裂化汽油全馏分的醚化实验研究。结果发现,70℃时C7以下活性烯烃的总转化率为49.22%,醚化效果很明显。同时,各种活性烯烃的醚化转化率随着的升高先升高而后降低,相同碳数的活性烯烃异构体中,烯烃的转化率比相应的β烯烃高。在催化裂化汽油醚和过的催化剂的H交换容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75.
FCC汽油中硫分布和催化脱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胜利石油化工总厂的FCC汽油中的硫含量、硫分布及硫化物的种类进行了分析。该汽油中的硫含量高 ,且 90 %的硫都集中在占 65 %的 10 0℃以上的汽油馏分中。采用配有PFPD检测器的色谱分析了 10 0℃以上的汽油馏分中硫化物的种类 ,结果表明 ,近 90 %的硫化物都是噻吩类化合物。对不同的汽油脱硫方法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汽油催化裂化脱硫全新方法 ,并开发出了具有显著脱硫效果的脱硫催化剂。  相似文献   
376.
催化裂化装置是一个高度非线性、时变和长时延、强耦合、分布参数和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为解决催化裂化过程的优化控制问题 ,采用多层前馈神经网络进行辨识、建模 ,用周期图检验法对模型检验 ,用改进的 Frank- Wolfe算法进行稳态优化计算 ,并以大港炼油厂实际生产过程的稳态数据进行试验和验证 ,说明神经网络适合于解决非线性复杂生产过程的辨识、建模和稳态优化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377.
以胜利油田孤岛蜡油掺回炼油为原料油 ,RHZ 2 0 0与RHZ 30 0混合剂为催化剂 ,在XTL 3型高低并列式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上考察了反应温度、剂油比、停留时间和催化剂活性等操作条件对产品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缩短油气停留时间 ,可降低单位催化剂上的焦炭含量 ,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改善产品分布 ;改变操作条件 ,可得到不同的产品分布。在转化率相同的条件下 ,缩短停留时间所得到的产品中汽油产率和选择性比停留时间长时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378.
以异丁烯酸化实验研究为基础,在小型醚化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催化裂化汽油全馏分的醚化实验研究。结果发现,70℃时C7以下活性烯烃的总转化率为49.22%,醚化效果很明显。同时,各种活性烯烃的醚化转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升高而后降低,相同碳数的活性烯烃异构体中。烯烃的转化率比相应的β烯烃高。在催化裂化汽油醚化中用过的催化剂的H+交换容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79.
脱除催化裂化(FCC)油浆中的固体颗粒可以显著提高油浆的价值,沉降脱固是有效的手段之一。影响油浆中固体颗粒沉降的主要因素包括油浆体系的黏度、油浆与固体颗粒密度差和固体的颗粒度,采用添加石油醚溶剂油和改变体系温度的方法调节油浆液固体系的黏度和密度差,用重复深度吸管法计算颗粒沉降速度,得到了沉降过程中油浆物性变化和不同粒径固体颗粒沉降的规律,关联得到了油浆中固体颗粒沉降速度经验公式,建立了油浆中固体颗粒的沉降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在10%以内。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油浆沉降脱固工艺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