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35篇
系统科学   179篇
丛书文集   85篇
教育与普及   5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9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399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378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套期保值计算模型在中国市场的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中国期铜合约数据,计算分析了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误差修正模型和多元Garch模型在计算最优套期保值率方面的效果.通过针对不同的套期保值周期进行事前检验及事后检验,研究发现动态调整套期保值率能有效降低组合风险,当套期保值周期较短时,多元Garch模型计算套期保值率较优.同时,计算结果表明中国市场不能很好实现价格发现功能,套期保值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52.
引入“测井界面参数”的概念,从声波、自然伽马、电阻率等测井曲线提取“测井界面参数”,并在一定条件下类比作反射系数;结合地震道剖面,采用宽带约束反演进行测井参数反演,得到相应声波、自然伽马、电阻率等测井曲线剖面.在得到各测井参数场的横向、纵向展布的基础上,综合解释各剖面,实现油气储层的横向预测及其精细描述,扩大了测井测量的作用范围.在中国塔里木盆地进行实际资料处理,结合地质模型进行综合解释应用,得出的结论与实际地质结论基本吻合,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3.
基于气测资料的储层含油气性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气测资料构造适当的综合指标,分别利用模糊模式识别和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两种方法对储层含油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测资料与储层含油气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可以用来确定气测综合指标与储层含油气性之间的模糊关系,而且对待识别样品气测资料的随机性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神经网络法能够较准确地建立气测综合指标与储层含油气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但在待识别样品气测资料具有随机性的情况下,识别结果具有随机性.利用模糊模式和BP神经网络方法对储层含油气性进行识别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快速为储层含油气性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且前一种方法的识别效果优于后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4.
Without taking inducing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paper adopt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bottom factor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ttom facto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lides, and then zones the area according to risk levels. The bottom factors adopted in this paper include lithological characters(U1 ), gradient(U2 ), slope form (U3), difference of helght(U4 ), and slope orientation(U5 ). In 4 650 km^2 of the studied area, the areas of the very high, high, medium and low hazard degree area respectively were 57. 94 km^2 , 2 305.15 km^2, 1 241.6 km^2, 1 045.31 km^2. The methodological steps are (1) inversion statistic analysis, (2) the analysis of contribution ratio and weighing, (3) getting results via fuzzy evaluation of risk levels.  相似文献   
55.
原油沥青质吸附与沉积对储层岩石润湿性和渗透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油沥青质吸附引起的油藏岩石润湿性改变和沥青质沉积对储层孔喉的堵塞是造成储层损害、导致油井产能下降的重要机理之一。首先,采用改进的自吸速率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原油沥青质吸附所引起的砂岩岩样润湿指数的变化;然后,利用岩心流动实验方法,定量评价了稠油沥青质沉积对储层岩石渗透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岩心润湿指数随沥青质吸附量的增加而减小,从而导致油相的相对渗透率降低。地层水的离子组成是影响水湿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地层水所含无机阳离子的化合价价数越高,它与沥青质的协同作用所引起的润湿指数下降的程度越大。储层岩心油相渗透率下降的程度与沥青质沉积量和储层岩心的原始渗透率有关,沉积量越大或原始渗透率越低,则油相渗透率下降幅度越大。因此,对于原油中富含沥青质的油藏,特别是稠油油藏,尽可能抑制沥青质的吸附和沉积是保护储层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6.
在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粒度分析、河流砂体形态、河流曲度等特征,对孤岛油田馆(1 2)砂层组沉积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馆(1 2)砂层组属河流相沉积,对比Miall的16种河流分类方案,其属于细粒曲流河沉积。剩余油分布研究表明,馆(1 2)油藏主力油层仍是剩余油分布富集区,非主力油层则是剩余油分布高饱和度区;受注水波及程度和重力分异作用的影响,储层内部垂向上形成中上部剩余油富集,而平面上低渗结构单元和注采不完善地区剩余油富集。孤岛油田馆(1 2)砂层组曲流河相沉积模式控制了储层砂体的内部结构和宏观非均质性以及注入水的空间运动规律,从而控制了剩余油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57.
特低渗油藏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从流体在低渗透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机理出发,通过室内基础实验和基础理论研究,以及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运用流体边界层理论,分析了由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而使得低渗储层产生非达西渗流的机理和规律,建立了描述低渗油气非达西渗流模型,并对特低渗长庆油田某区块一个菱形反九点注采井网进行了实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不但降低了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指标,而且还增加了开采难度。增大注入率、缩小井距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启动压力梯度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8.
基于优势与劣势分析的DEA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数据包络法的劣势效率评价模型,将其与现有数据包络模型结合起来,得到了一种综合评价决策单元相对有效性的效率评价方法.该方法分别从有利于被评决策单元和不利于被评决策单元的角度对被评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进行研究,由此得到其综合有效性值,据此可以对决策单元进行排序.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本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内各微相砂体的平面及空间展布、砂体的几何形态、孔渗特征等研究 ,揭示了辽河油田沈 84-安 1 2块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储层的宏观非均质特征 .对沉积体系内河口坝及水下重力流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决口扇及决口河道砂体的几何形态特征及内部物性分布规律进行了重点分析 ,总结了本区储层特征 :单砂体多数呈正韵律 ,层内孔渗特征差异明显 ,单层层数多 ,砂体沉积微相变化快 ,储层在平面上及垂向上、层间及层内的非均质性较强 .并得出如下结论 :本区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平原的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均达到中孔、中高渗储层标准 ,是本区主要含油砂体 .  相似文献   
60.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为了探明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根据勘探资料分析 ,奥陶纪时期 ,发育了下奥陶统以白云岩为主 ,上奥陶统以灰岩为主的巨厚碳酸盐岩沉积 ;同时 ,在中、上奥陶统与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下奥陶统之间和上奥陶统顶部发育两个不整合面 .在构造、沉积和后生改造的共同作用下 ,碳酸盐岩发育有下奥陶统白云岩层系和中、上奥陶统灰岩层系两套储集岩系 ,以及白云岩内幕型、风化壳岩溶型、构造裂缝型、沉积相带控制型和深部流体改造型 5种主要储集体类型 .根据储层的发育与分布特征 ,提出今后塔中地区应重点加强塔中北斜坡、塔中西部和西北倾没端区域上的油气勘探 ;在纵向上 ,应加强对深部下奥陶统以白云岩内幕型储集体为储层的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