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35篇
系统科学   179篇
丛书文集   82篇
教育与普及   5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9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396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378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地震反演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地震资料并综合利用地质、测井等资料得到地下地层的详细信息。三维地震反演需要处理庞大的地震数据体 ,同时在反演过程中既要考虑模型和测井的约束 ,又要考虑地震在横向上的连续性。将地震反演看作是地震数据到储层参数的模糊映射 ,并利用神经网络建立了这种映射关系。针对网络收敛速度慢、学习时间长等缺陷 ,提出了一种学习率自适应调整算法。该算法使每个权都有自己的学习率 ,使网络的训练速度大幅度提高。利用该方法进行地震反演 ,抛开了褶积模型的限制 ,也无须已知地震子波。外推过程是在三维空间内进行的 ,所得的储层参数数据体保持了横向上合理自然的连续性。对该数据体进行三维可视化解释 ,可以直接描述储层的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72.
建立了一种基于引力的新型神经网络模型 ,引入了合力作用机制 ,解决了储层流体类型划分的判定半径问题 ,克服了以往神经网络对任何输入数据都要产生响应 ,并给出一个分类结果的缺陷。改进了传统的距离计算方法 ,克服了传统方法易受单个参数突变的影响而引起误判的缺点。利用新型神经网络方法并结合测井资料 ,对某油田的储层流体性质及类型进行了识别 ,获得了很高的识别率。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判别结果相比 ,该神经网络的识别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3.
黄争鸣,男,1957年7月生,湖北钟祥人。1979年12月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结构设备与工艺专业;1983年1月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固体力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8月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材料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相似文献   
74.
校园招聘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招聘渠道之一,但是不少企业校园招聘并不完善,结果不尽人意。如何提升校园招聘的有效性,获取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变得非常重要。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研究,认为企业、应届毕业生和高校都会对校园招聘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各因素对企业校园招聘有效性的影响情况,最后从企业、应聘者和高校3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75.
克深井区储层的孔隙结构与裂缝特征造成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大量漏失,其中的固相颗粒会堵塞裂缝,使得部分生产井在完井后产量偏低甚至无产量,现场主要是通过酸压来解决这类问题。对于裂缝性气藏的酸压而言,需要知道钻井液在裂缝中的侵入深度变化,以便于设计施工参数,评价酸压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根据牛顿流体在裂缝中的流动机理,裂缝宽度的变化以及裂缝壁面的滤失等,建立了钻井液在单一裂缝中的漏失动力模型,根据裂缝内钻井液压力的分布来定量描述钻井液的侵入深度,考虑并分析了该模型的侵入深度与侵入时间,压差和裂缝宽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克深井区获得增产效果的酸压井中钻井液的侵入深度和酸液的侵入深度,通过增产井中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间接证明了该模型。  相似文献   
76.
渤海SZ油田经首次加密调整后开发效果大幅提高,但随着油田逐渐进入高含水阶段,剩余油分布日趋复杂,进一步调整和挖潜的难度增大,需要探索新的技术手段和开发策略以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开发。针对此现状,在三角洲相储层构型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利用岩芯、地震、测井等资料,详细刻画了单一成因砂体在垂向及平面的接触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储层构型对油水运动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层间相带干扰、层内夹层及平面构型单元接触关系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油田开发效果,提出了基于构型单元的层间水平井挖潜策略、基于构型单元的层内水平井挖潜策略、基于构型单元的平面小井距加密策略等,构建了一套海上三角洲相油田综合调整后的剩余油挖潜技术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7.
储层内部建筑结构是影响开发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对剩余油分布具有控制作用。基于河流相建筑结构分析理论,在辫状河沉积模式指导下,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开发角度对砂体内部结构进行精细解剖,识别和确定出辫状河道、心滩坝、废弃河道和落淤层等结构要素,弄清各级次、各期次结构要素的接触关系,完成辫状河储层内部结构的精细表征;基于内部结构表征成果,结合不同时期水淹层测井解释结果和生产动态资料,恢复不同开发调整时期的水淹特征,动态表征辫状河储层内部结构控制下的水淹过程,并依据小井距密闭取芯井精细水洗结果验证,总结不同储层结构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模式。结果表明,辫状河储层整体以高含水为主,水淹呈不均匀立体式、随机式特征,不具有分段水淹的特点,未水淹部位分布非常零散,局部物性变差部位、落淤层和低渗屏障遮挡部位直接控制了剩余油的分布。  相似文献   
78.
 在传统科学实验中,较高的有效性、准确性、精确性与较高的真实性相对应。但在生态学实验中,情况有所不同,只有保证有效性,才能获得真实性。鉴此,应该努力保证实验过程中"测量的概念"涵盖,但不与来自"研究的概念"或"想象的概念"重叠,在确立生态学实验有效性的过程中测量真实事物。准确性与真实性相对应,但在生态学实验中,"真实"的参考值很难获取,甚至获取了也可能不太可靠,由此,提高仪器的技术性能,改进实验的操作流程,采取其他的方法如"空白值"试验,提高准确性以努力获得准确的结果,或者依赖相关的理论和经验分析,来定性地判断该生态学测量实验数据是否准确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准确,就是必须的了。精确性与可靠性正相关,在生态学实验过程中,应该增加精确性,以保证可靠性,否则,即使获得了真实的实验结果,也可能因此精确性(可靠性)差而不被相信并不被接受;而且,一般地,对于不同类型的生态学实验,从数学模型,到数字的有机体,再到人工生命系统(宇宙实验),最后到不受干扰或处理的自然系统,复杂性越来越大,精确性越来越小,真实性越来越差,据此,必须针对具体的研究案例,选择恰当的实验类型,权衡实验的精确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79.
《中国科技成果》2014,(11):15-16
课题主要围绕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中存在的瓶颈问题进行转化研究,通过干细胞移植前的优化处理、新型的具有更强功能的干细胞产品研发以及移植后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以达到提高移植效果的目的,最终推动干细胞产品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0.
唐海  刘超 《科技资讯》2014,(28):54-54
该文就对五里湾油田的潜在储层伤害因素及其主要伤害类型进行简要分析,并分析生产开发过程中的措施及工艺过程对储层可能造成的伤害因素和程度,确定相应的储层保护配套技术和工艺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