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5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本乐理是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通过基本乐理教学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调式的论述,浅析调式中主音、属音、下属音以及稳定音与不稳定音的相互关系和它们在推动乐思展开上所起的能动作用,目的在于引起同行的注意,以促进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运用、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调式调性的深入剖析,一方面提高学生对乐理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准确的把握音乐风格,更好的表现音乐.  相似文献   
14.
黄燕 《科技信息》2010,(13):123-123,70
调式体系,是指音乐民族性的特殊表现,而调式分布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区分各地区音乐的异同。一般情况下,北方一般以山为疆、南方一般以水为界,而南北方之分,则以水和山和为界。其原因有自然、地理.民族、社会、历史等。由于南北不同的地理条件,形成了不同的历史、人文、语言与整个文化状况。华夏的悠久历史与强大势力,使得整个黄河流域的文化基本上呈统一局面。而楚文化、巴蜀文化、扬越文化的独特个性。有形成了长江流域的凝聚区。东起苏北、洪泽湖,沿淮河西至伏牛山直到陕南的秦岭为一条南北分界线。总体上说,我国形成了主要的三条音乐特征的分界线:其一西起秦岭,  相似文献   
15.
《基本乐理》课程是音乐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音乐理论的共同基础课,不论是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还是师范类院校的音乐院(系)的学生,都要进行该课程的学习。就《基本乐理》学习中的一些典型问题,谈谈自己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以期与广大音乐理论的学习者交流。  相似文献   
16.
满族民歌在历史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通过旋律、调式、曲式结构、节奏、节拍、诗词韵律特征,分析满族民歌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17.
凉山彝族民歌是在金沙江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与彝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金沙江文化中的文化因子有关,是彝族人豪迈硬朗性格的艺术化反映。凉山各地彝族民歌既有区域差异,也有相似的艺术形式与表演特征,其歌词内容丰富,与日常语言之间具有明显的共通性,且调式转换和调式结构也具有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徐冉 《咸宁学院学报》2013,33(3):139-141
钢琴组曲《镜》是法国作曲家拉威尔艺术生涯中的重要作品。分析该作品的调式调性可以发现,此作品的调式风格十分丰富,调性思维也相当精密。这些调式调性的特征不仅完美地表现了音乐内容,也体现了作者作为印象派代表人物,注重色彩性、描写性,同时融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作曲风格。  相似文献   
19.
北路壮剧是壮族传统戏剧的重要品种之一。北路壮剧在唱腔类型、词曲结构、调式色彩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特色,体现了壮族人民的生活理念、文化心理和审美观念,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中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作品在探索民族音调方面走过了一条曲折的路,虽然积累了一些创作经验.但只是停留在对民间音调的采用上.《刘庄钢琴变奏曲》在利用钢琴表现民族音乐方面,找出了一条“民族化”与“世界化”相结合的道路.由此可见,民族音乐的发展要从“多元化”中去寻找锲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