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63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36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991.
乡村文化景观的演化是在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于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为了研究最近20多年来湘中丘陵地区的乡村文化景观的演化,本文通过典型调查的方法,对湘中地区的一典型自然村落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湘中丘陵地区乡村文化景观演化主要表现在聚落景观的空间演化、基础设施变化、房屋类型变化及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等方面,同时还试图从农业生产方式、生活娱乐方式、家庭与人口以及收入水平与来源等方面分析其形成机理,最后本文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出发为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认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合理的家庭与人口结构以及较高的收入水平是建设新农村景观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92.
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使得中国人的“家”始终是与血缘、乡土地缘关系联系在一起。重视家庭,强调家族观念,对于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有积极作用;但过份强调血缘、乡土地缘关系,把家庭模型的人际关系过分扩张,则会产生“惟情”现象。要了解中国的传统伦理文化,就必须读懂中国人的“家”字。  相似文献   
993.
充分发挥全国“育才兴农示范校”作用,组织全县农村基层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参加“现代乡村综合管理”中专学历培训,举办23期,对1271人进行了实用技术及致富信息培训,使受训学员学有所成,为遵义县新农村建设、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94.
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它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新机遇。文章在阐述怀化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探讨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资源、品牌、利益协调、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怀化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5.
本文通过对江苏农村聚落地名典型区域的调查和分析,主要依据丰县、兴化、大丰、江宁、无锡五县共15533个自然村名的调查统计资料,说明江苏农村聚落地名的命名方法、区域差异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在脱贫攻坚阶段,十八洞村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之路.在后脱贫时代,如何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农村发展的主要任务.作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十八洞村,应继续扛起精准扶贫首倡地的历史责任,打造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先行示范区.基于多年实地调研与思考,从产业发展、文旅融合、土地整治、乡村治理、片区联动等方面提出了十八洞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路径,以期助力精准脱贫首倡之地在乡村振兴路上,走在前、作示范,展现首倡之为,发出首倡之声.  相似文献   
99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新时期我国农村地区进一步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农村地区的基层组织是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关键。但当前部分农村地区"村支两委"还存在着"两委"关系不协调,凝聚力有待加强、"两委"班子成员文化素养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制约着农村地区"村支两委"整体功能的发挥,更是制约着"村支两委"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政策的理解和执行,进而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施行。要更好地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拟从支持落实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制度,加强对农村地区村级组织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00.
传统村落独特的空间形态是根据不同的自然和社会条件长期发展演变而成。本文依据板梁村的实地调研资料,结合空间句法和认知意象从自然景观、社会背景和宗族文脉等方面深入解析了板梁村的空间形态。结果表明:1)板梁村的空间认知意象和村落的可达性大致呈正相关。2)被访者对村落功能需求的不同决定了其意象认知的不同。3)板梁村公共空间的认知程度较高,且集中在宗祠广场处的整合度核心上。4)三大宗族聚落各自内聚力的自组织形成,导致村落整体空间可理解度不高。最后,从村落的整体形态、街巷布局和空间节点三个层面给出优化策略,为板梁村今后的整体风貌保护、场所精神延续、旅游线路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