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90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67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61.
基于2015—2018年中原城市群29座城市的空气质量数据,对中原城市群空气质量进行空间关联网络建模,利用网络指数和社团检测方法探索城市群空气质量个体作用和整体发展态势。结果显示:1)中原城市群空气质量影响中心分为以晋城为核心的北部带状中心集群和以郑州为核心的中部块状中心集群,其中北部集群代表了自然环境条件和不合理的重工业产业结构对北部地区产生的重大影响力;中部集群凸显了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显著影响。此外,具有中介作用的开封、许昌、漯河、安阳和运城,分布在城市群各圈层的边缘,对空气质量传播影响较大。2)中原城市群空气质量空间网络整体性指数达到0.512 3,关联比较紧密。城市群内的空气质量环境较差的西北板块为主影响板块,对东南板块在现阶段的影响较强。3)中原城市群空气质量空间关联具有明显的"梯度"特征,而非孤立存在,社团检测发现其具有比较稳定的二元发展态势。本文通过复杂网络理论分析城市群空气质量,旨在为防治城市群整体空气质量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62.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势在必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了解河南省目前高新技术企业对专业复合型人才英语方面的要求,课题组成员对省内主要城市展开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高新技术人才在英语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政府部门、高等学校、高新技术企业三方面探讨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63.
采用文献资料查阅等研究方法,对“中原经济区”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的理论依据、意义和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目的:为整合本区域内体育休闲资源、优化体育休闲产业结构提供理论依据与支持.研究结果认为:发展“中原经济区”体育休闲产业有助于增加本区域内就业机会,发掘和弘扬传统体育休闲文化等.建议对“中原经济区”体育休闲产品和服务进行精品化设计,突出体育休闲资源的本土性和稀缺性,将“中原经济区”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并论述了各阶段的发展重点等.  相似文献   
764.
共生是社会经济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共生理论看,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复合系统中,共生单元是基础,共生环境是重要的外部条件,共生模式是关键;互惠共生模式是"三群"复合系统演化的方向和目标;竞合机制、自组织机制是"三群"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的内在机制,耦合机制和集散机制成为"三群"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的外在机制。整合港口资源,推进城镇化建设,强化产业群的支撑,培育共生环境等,可有效促进"三群"复合系统的共生演化。  相似文献   
765.
对中原经济区初中体育课开课情况、体育课班级学生人数等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影响学生运动量和教学内容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66.
中原城市群和郑汴一体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构建了城市综合竟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测算了开封市2002年和2007年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并以中原城市群其他7个地级市作为比较.数据显示,5年间开封市的城市综合竟争力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在中原城市群中排名还是比较低,综合竞争力不强,还需大大提升.  相似文献   
767.
长株潭城市群县域城乡关联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城乡关联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县域城乡关联度进行了横向与纵向对比分析.将12县市分为城乡关联度水平较高、一般与较低3种类型,其分布呈现出北高南低、向心聚集的空间结构形态;近5年来长株潭城市群县域城乡关联度水平处于稳定上升状态,乡村发展则呈现波动降低的特点.从乡村、城市、城乡协调角度提出了促...  相似文献   
768.
长株潭城市群生命线系统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AHP和关联度分析法,结合2010年湖南省城市建设相关资料,选取道路交通、源动力、给水排水、信息传播和生态环境5类子系统和22项评价指标对长株潭城市群生命线系统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命线系统安全性优劣顺序依次为长沙市(0.9998)、株洲市(0.637 4)和湘潭市(0.6169),长沙市生命线系统处于比较安全的状态,株洲市和湘潭市都处于基本安全状态.因此,应合理实施城市生命线规划建设,维护城市灾时功能的运转,以保障城市的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769.
为了进一步把握当前城市群发展的特点与方向,掌握城市群建设用地的扩张机制,选择中国南北两地最具代表性的京津冀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88—2017年的建设用地数据,借助城市扩张速率、城市扩张强度、城市扩张差异指数和景观扩张指数等指标,对比分析两大城市群近30年间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及其差异,并结合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两大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进入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期,而粤港澳大湾区则进入城市扩张的成熟期,且大湾区内部的发展速度要优于京津冀城市群:(1)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用地的增加面积是粤港澳大湾区的3倍多,但其建设用地的扩张速率和扩张强度均小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即扩张进程总体上慢于粤港澳大湾区。(2)两大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地的扩张速率和扩张强度在1988—2007年间均明显高于京津冀城市群的,但从2008年开始均低于京津冀城市群的,且差距不断扩大;京津冀城市群的建设用地呈多中心环状放射性扩张,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用地则由点状扩张转为面状发展。(3)两大城市群建设用地的扩张过程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京津翼城市群的建设用地扩张速度由高至低依次为南部、东北部、中部,粤港澳大湾区东岸的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快于西岸的。(4)两大城市群的新增建设用地斑块均以边缘式扩张和填充式扩张为主,飞地式扩张的数量占比逐渐降低,扩张格局不断从扩散走向集聚,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地扩张的集聚水平更高。(5)京津冀城市群的建设用地扩张主要受常住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而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则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770.
基于价值量、热点分析、最小累计阻力(MCR)模型和距离衰减等多种方法和模型,量化分析长三角城市群2010年和2018 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揭示其供需盈亏关系;根据整体供需空间格局,确定生态源地到生态需求地的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转路径与价值流转量.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2010年和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变化微小,而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显著增长;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呈南高北低的分布形态,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呈东高西低的分布形态;供需盈余区主要分布于皖南山地丘陵,供需赤字区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城市的主城区;研究年份内,供需平衡区面积减少,供需失衡区面积增加,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供需空间异质性增强;将生态源地与生态需求地之间的重要生态廊道作为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转路径,2010年和2018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流转总量分别为127.1,272.6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