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7篇
教育与普及   9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26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44年   1篇
  192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晚清时期,新的印刷技术——石印术传入我国,石印术的照相技术可以使图画完好无损地得以再现,因此,小说插图的创作再次掀起高潮。吴友如作为晚清时期最有名的风俗画家,主要是为画报绘制插图,同时他也为大量的小说绘制插图。本文以吴友如采用石印术为晚清小说绘制插图为切入点,研究吴友如对于晚清小说插图的贡献。  相似文献   
82.
由中年男人的人生困境切入官场生态,在男女两性的角力中深探人性幽微,多层面的日常生活书写是南飞雁"官场小说"的重要特点。借助于日常生活书写,南飞雁在小说中极力还原的是生活的混沌与随意,它既对官场文化予以批判,同时也具备一种穿透力,呈示出人生的某种真相。但作者在日常生活书写背后的中立立场,也容易模糊其价值判断,使作品陷入"存在即合理"的泥淖。  相似文献   
83.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官场小说中,南飞雁的官场小说呈现出某种独特性。他将官场小说与世情小说相融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官场世情小说。他的小说通过两性关系勾连起社会万象,从而展现物欲时代和现代科层制下的世态人情。他的小说还通过传统父亲的"在场",揭示当下社会秩序形态的保守性和稳固性,同时传达出惶恐不安的时代情绪。小说文本中暧昧的官方意识形态话语,一方面显露了作者创作价值观的犹疑和矛盾,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当下时代的某些分裂症候。  相似文献   
84.
文学革命拉开序幕的1917年,上海《民国日报》与《神州日报》之间发生了一场关于小说《九尾龟》的"隔空笔战",论争双方是民国报人成舍我与《九尾龟》的作者张春帆,论争背后是"小说与社会关系"这一"新小说"核心理论的再次思考与强化,既反映出《民国日报》小说家对清末民初小说发展的回望与反思,也引起了之后《民国日报》小说家对小说改良的讨论与规划,他们的小说改良方略包括现实层面的若干具体操作,也曾寄希望于附设在教育部内的北京通俗教育研究会。《民国日报》小说家成舍我、叶楚伧、姚鹓雏、胡怀琛等各有小说论著,并且试图从理论层面矫正民初小说界的不良习气,然而在古今、中西的交互冲击之下,他们却难以突破旧文学渊源的束缚,种种努力最终被"五四"新文学革命的时代强音吞没。  相似文献   
85.
张承志的早期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以蒙古民歌为叙事线索,高扬"为人民"的创作原则:平民文化叙事中阐述额吉人格养成的内在传统文化、生活因素,以及外在的养子文化因素;草原文化叙事中解读草原由一个简单的自然地域环境扩展成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环境,成为一个文化指向;民俗文化叙事从民歌、下夜、托梦等传承性的民俗现象解析作品人物的人性以及这个民族的生存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86.
随着时代的变迁,长篇小说引以为骄傲的史诗性元素逐渐淡化和消解。摈弃了英雄主义价值取向的现代小说家们,审视、质疑、静观历史的潮变,揭示人物内心的冲突、痛苦、绝望……张翎的长篇新作《阵痛》成功地给中国当代文学以启示:在告别宏大历史叙事、告别强而硬的政治激情之后,建立在男权基础上的历史解构之后,小说应以怎样的讲述来开辟新径,来完成影像时代里自身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87.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当中,知识分子的社会身份和文化属性一直处于变动之中,今天的知识分子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元的社会现实。李洱、孙瑜等当代作家通过小说叙事对于知识分子的生存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遍化的社会现实: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日常消解,成为现代社会中积郁已久的“文化病”。  相似文献   
88.
《田雁宁文集》中的十一个中篇小说以优美的文笔生动真切地描绘了上世纪后期大巴山新美的乡土风情。田雁宁中篇小说的一个鲜明特色是小说中的人物大多皆有生活原型,由此织入丰富的艺术想像,塑造出富有大巴山乡土特色的典型形象。其小说颇受沈从文、艾芜等老一辈乡土作家的影响,而又有着贴近当代生活的独特创造,他善于将如诗如画的巴山风物连同爱恨交织的强烈感情透进小说的字里行间和人物塑造之中,堪称当代新美的乡土风情画。  相似文献   
89.
正在理想世界里,一个三角洲特种部队的指挥官应该像只变色龙,能随时融入人群之中,既不丑得过分,也不美得出挑,而现在已经成为一名作家的戴顿·弗里就是这样一只变色龙。弗里出过一本自传和几本惊险小说。他最著名的作品那本自传《猎杀本·拉登》,讲述了美军策划托拉博拉战役以杀死"基地组织"首脑本·拉登的来龙去脉。弗里作  相似文献   
90.
在跨文化诗学视野中,东盟华人文学的研讨,是一种跨界研究,具有特殊的美学批评形态,可以酌情采借不同文艺思想资源的理论范式进行创新尝试。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山水相连,唇齿相依,长期以来,彼此跨越边界的活动不绝如缕,因而文化、语言、习俗和族群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混杂形态。在当今全球化万花筒式加速的过程中,跨越国境或边界的人类活动形形色色,文化混杂、族裔混居、异族通婚(混血)等现象空前突出。跨国视野的移民作家"无处为家、处处为家","游走在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