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2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10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74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4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惠民凹陷临南地区油气输导系统及油气运移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油气输导系统和油气运移的特征决定油气藏形成与分布.根据惠民凹陷临南地区的实际地质条件的分析,指出在异常低压的背景下,该研究区输导系统和油气运移聚集呈现如下特征:(1)该区输导系统主要由砂体和断层组成,断层(以夏口断层为主)在油气运移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且受断层面形态控制,两个北凸面起首汇聚油流的作用;(2)由于异常低压使得运移动力非常弱,油气运移表现为低速流近距离运移的特征,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夏口断层两侧,斜坡南侧高部位无油气藏.  相似文献   
32.
油气输导系统和油气运移的特征决定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根据惠民凹陷临南地区的实际地质条件的分析 ,指出在异常低压的背景下 ,该研究区输导系统和油气运移聚集呈现如下特征 :( 1 )该区输导系统主要由砂体和断层组成 ,断层 (以夏口断层为主 )在油气运移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且受断层面形态控制 ,两个北凸面起着汇聚油流的作用 ;( 2 )由于异常低压使得运移动力非常弱 ,油气运移表现为低速流近距离运移的特征 ,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夏口断层两侧 ,斜坡南侧高部位无油气藏  相似文献   
33.
皖西大别山北部地区是大别山的主体部分,其范围包括金寨县、霍山县全部、舒城县和金安区、裕安区的南部山区,面积82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34.
为了探索特高含水期增产挖潜方向,以孤东油田七区西东部为研究对象,在剩余油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渗流理论、油藏工程及动态分析法进行了研究,配套相应的工艺技术,制定了平面、层间、层内剩余油挖潜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探索了特高含水期多层水驱油藏增产措施新路子。  相似文献   
35.
利用一个耦合了简化的简单生物圈模式的大气环流谱模式(SSiB-GCM),初步探讨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异常对东、南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高原地区冬季积雪增加将使随后的夏季东、南亚季风明显减弱,主要表现为东、南亚季风区降水减少,索马里急流、印度季风槽和印度西南气流减弱。另外,还提出欧亚大陆雪盖与整个高原雪盖和高原东部雪盖对东、南亚夏季风影响的敏感性问题。与欧亚大陆雪盖相比,高原雪盖是影响东、南亚季风的更敏感区,冬季高原以外雪盖增加,有可能使亚洲季风增强;当高原东部雪盖增加时,高原以东地区及印支半岛降水减少,印度东部、南部和孟加拉湾西北部降水反而增加  相似文献   
36.
对桐乡──平湖拗陷大地电磁的研究表明:(1)控制桐乡凹陷和平湖凹陷的南北边界断裂,是火山岩沉积区内的中生代断裂,元古代深断裂实际上是统一的火山岩沉积拗陷的边界断裂。(2)桐乡凹陷和平湖凹陷的基底原来是一个统一的背斜构造,现今所指的平湖凹陷仅相当于桐乡凹陷基底背斜的南翼。推论在其北侧应存在一个对称的沉积凹陷。(3)盖层中的上白垩统兰溪组是一个低阻层,推论该层含有较丰富的泥岩层,可能是有利的生油层。  相似文献   
37.
烃源岩排烃条件是油气资源定量评价的基础.通过以泥岩压实理论为基础的压实曲线方法和地球化学方法,确定了研究区内烃源岩开始排烃的古深度为3130m.始新世~渐新世、渐新世和早第三纪分别为改南组、分水岭组和石炭~二迭系的烃源岩的主要排烃期.近邻烃源岩位于过剩压力相对较小方向上且具有多方汇流条件的纹南组压力分割体接受烃类的机遇最大.指出了黄口凹陷西部地区的汶南组(J1-1)和石炭~二造系是较有利的烃源岩层段.渐新世是最重要的排烃期与油气运聚期.在计算生油(气)量时,应分别计算不同烃源岩在不同时期生油量的累计量,以减小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38.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是在晚白垩世—古新世区域隆起背景上形成的新生代板内裂陷。其构造演化经历了穹窿作用→火山作用→裂陷作用→热沉降作用等阶段,盆地形成机制属“主动裂陷”。利用研究区镜煤反射率(R0)实测值的统计分析资料,采用Royden和Keen提出的有岩脉侵入的非均匀伸展地热史模型,重建古热流和古地温,并计算成熟度C值。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凹陷的沙三段生油岩已进入生油窗;在凹陷的东部陡坡带具有较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39.
东秦岭松树沟长英质高压麻粒岩的原岩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东秦岭松树沟长英质高压麻粒岩的原岩性质主体为杂砂岩或长石砂岩,少量为亚碱性的酸性火山岩或岩浆岩并具慢源成因;其古构造环境类似于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40.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性剖面与地震资料分析等方法,对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温宿凸起的油气前景进行了研究.野外调查结果证实,乌什凹陷发育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3套烃源岩及多套储盖组合.烃源岩热演化史及地面油苗显示证实本区有油气运移聚集的条件和历史.地震资料显示喜马拉雅晚期运动导致与逆冲断层伴生的挤压构造十分发育,以挤压背斜为主体的构造构成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温宿凸起在地质历史时期曾与塔北隆起连为一体,是长期继承性发育的古凸起,古近纪卡拉玉尔滚大型走滑断层将其与塔北隆起分开.温宿凸起被乌什和阿瓦提两个已证实被具有生烃能力的生烃凹陷所挟持,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同时存在碳酸盐岩和砂岩两类多个勘探目的层.乌什凹陷-温宿凸起无疑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具有良好前景的战略接替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