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5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49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01.
对东营凹陷中央洼陷带的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综合解释和分析,研究了东营凹陷中央洼陷带沙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三角洲主要发育层段——沙三中亚段可以划分为6个短期基准面旋回,每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包含着多个次级基准面升降旋回。岩性圈闭主要由浊积成因的砂体组成,可将其划分为滑塌浊积岩、坡移浊积扇和湖底扇圈闭3种类型,每种圈闭类型的形成和分布都与基准面的升降变化密切相关。湖底扇和坡移浊积扇圈闭形成于基准面上升期,是该区主要的储油圈闭;滑塌浊积岩圈闭主要形成于基准面下降期,规模相对较小,储集物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2.
断陷湖盆层序界面的成因类型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湖盆沉积作用基本方程,对断陷湖盆层序界面的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对东营凹陷的断陷湖盆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和构造运动是层序界面形成的关键因素。按照成因机制,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的层序界面可分为构造型(T型)和构造气候综合型(Tc型)。T型界面一般对应于三级层序界面,且根据沉积物的供给特征可进一步分为3种类型;Tc型界面一般对应于二级或一级层序界面。不同成因机制的层序界面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和地层分布模式,砂体和油气的富集程度与界面的成因类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Tc型界面附近砂体发育,砂体成藏率低;T型界面附近砂体发育程度低,砂体成藏率高。  相似文献   
103.
从旅游资源的整体性出发探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和建设内容,并以重庆市巴南区东温泉景区为例,实证分析"区域整体"之效应.认为在原有的"区域美"基础上创造新型市场条件下的"区域美",将促进区域整体吸引功能形成或得到增强,并具有持久性.  相似文献   
104.
山东胶州赵家庄遗址4000年前稻田的植硅体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稻田遗迹的确认和研究, 不仅是中国稻作农业历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也是东亚地区稻作农业东传路线研究中的关键内容. 由于受到考古学资料和研究方法的局限, 一直没有发现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稻田遗迹. 在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中识别了可能是稻田遗迹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胶州赵家庄遗址稻田遗迹土样的植硅体, 结果证明该遗址保存有4000年前的稻田. 这是中国北方首次采用系统的植硅体分析方法确认的新石器时代稻田遗迹, 对于东亚地区水稻东传路线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鄂东大别山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鄂东大别山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目前已知该区有维管植物195科663属1 461种,占湖北省总种数的24.27%和全国总种数的5.25%,属国家特有、珍稀濒危或重点保护的植物有34种,有苔藓植物30科64属143种.已知该区有陆生脊椎动物26目65科208种,占湖北省总种数的31.04%和全国总种数的8.09%,其中有2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61种湖北省级重点保护动物.该区自然植被类型有10个植被型,52个群系.该区不仅动植物区系成分多样性复杂,而且经济类型多样.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安全生产的分析,结合神东煤炭分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论证了安全生产管理与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7.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岩性、钻测井、地震及露头资料进行了分析,表明大民屯凹陷沙四段存在H型、TH型、LT型及LTH型4种基本层序叠置样式,不同的层序样式沉积环境不同,成藏条件各异:烃源岩有利部位在LT型及LTH型层序的湖侵体系域及低位体系域,储集条件有利的部位在TH型中的TST、LT型样式中的LST和TST、LTH型样式中的LST和TST中的深水重力流沉积.良好盖层为LT型、LTH型层序样式的TST以及LTH型层序样式的HST.古近系划分为3个3级构造层序,通过体系域界面的识别,划分了体系域.沙四段低位体系域由砂砾岩夹红色泥岩构成多套反旋回沉积,水进体系域主要为大套暗色泥岩夹粉砂岩,深湖区可见砂砾混杂的重力流沉积.高位体系域近物源区砂砾岩含量较高,向湖区泥质岩类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8.
贾容 《科技咨询导报》2007,(16):228-229
根据沉积压实原理模拟计算了沾化凹陷典型井区的压力演化,研究结果认为该地区的压力演化具有“异常高压-泻压-异常高压再聚集”的过程,近期的异常压力与烃类流体的充注密切相关。而异常高压为油气流体的运移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09.
闽浙沿岸上升流及其季节变化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三维斜压非线性数值模式ECOMSED,同时考虑地形、边界流(台湾暖流、黑潮和长江冲淡水)、热通量及QuikSCAT风场等动力因子,对闽浙沿岸上升流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闽浙沿岸一年四季均有上升流存在,且上升流中心及上升流强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浙江沿岸舟山群岛和渔山列岛附近、福建沿岸海坛岛和马祖列岛附近四季均存在较强的上升流中心,上升流强度季节变化特征是"冬弱夏强".冬季上升流强度为10-3cm/s量级,沿岸平均上升流速约为0.3×10-3cm/s;夏季最大上升流速可达0.8×10-2cm/s,沿岸平均上升流速约为0.4×10-2cm/s.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明确三塘湖盆地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在盆地内部各凹陷的分布及地层划分和时代归属等问题。方法依据新获得的较为丰富的动、植物及孢粉化石资料,综合归纳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充分讨论及对比。结果中、晚三叠世,马朗—方方梁—苇北地区呈隆起状态,遭受风化剥蚀,故马朗凹陷缺失中、上三叠统,盆地西北部的汉水泉凹陷、条湖凹陷和东南部的淖毛湖凹陷为湖泊,接受了中、上三叠统沉积。结论三塘湖盆地由于受晚海西构造运动的影响,致使盆地整体抬升并褶皱,未接受上二叠统和下三叠统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