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8篇
丛书文集   46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POSS掺杂改性聚氨酯水性分散体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改性方法制备了一种POSS掺杂改性的聚氨酯水性分散体乳液,并采用投射电镜等多种测试手段对POSS掺杂聚氨酯分散体及其涂膜的微观结构、热、光和力学等性能进行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该乳液具有良好的室温贮存稳定性能(>90 d),POSS与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协同增强效应.POSS的掺杂改性不仅能够提高聚氨酯涂膜的耐热性能,显著提高水性聚氨酯涂膜的硬度和耐水性,同时该掺杂聚氨酯涂膜还具有优异的抗紫外光能力.  相似文献   
972.
用St(O)ber法合成了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用扫描电镜对其形貌和粒径进行了表征;以纳米二氧化硅粒子作为稳定剂制备正辛醇/水乳液,考察了连续相的酸碱性对乳液形成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呈规则球形,平均粒径为110 nm;随着连续相中盐酸浓度逐渐增加,乳液液滴平均粒径由2 μm增加到13 μm,乳液稳定时间由1 h增加到60 d以上;随着连续相中氢氧化钠浓度逐渐增加,乳液稳定时间由1 h下降到20 min.连续相酸碱性的变化改变了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荷电性能和絮凝行为,进而影响了乳液的形成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73.
以聚四氢呋喃(PTMG-10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和端羟基超支化聚酯(HBP-OH)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WHPUA-n)乳液.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了WHPUA-n的化学结构.研究了HBP-OH的分子量对WHPUA-n乳液及固化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BP-OH能显著提高乳液的稳定性和综合性能,随着HBP-OH分子量的增加,乳液的黏度先降低后增加,乳液固化膜的拉伸韧性、耐磨性、耐水性和耐热性先增加后降低,中等分子量的HBP-OH(H102)制备的乳液的综合性能最好.WHPUA-n乳液稳定性好、粒径均匀,其固化膜光泽度高、硬度高、附着力高和耐水性优异,在水性涂料领域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74.
研究了由Tween80/苯/正丁醇/水组成的O/W微乳液对α-萘酚光度法测定苯胺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微乳液体系对测量有明显的增敏作用,摩尔吸光系数ε=4.6×104dm3.mol-1.cm-1,与用水做介质的体系相比,灵敏度增加了28%.线性范围由0—3.5mg.dm-3增加到0—4.3mg.dm-3.还对增敏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75.
为研究有效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界面剂透气性能的测试方法,采用T1和T2 2种测试方法对4种环境下的3种配合比砂浆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掺入PTB乳液的界面剂比普通砂浆水蒸气湿流密度大,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能.经过两种试验测试方法的对比,两者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可以采用T2测试方法对界面剂透气性进行测试.该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加气混...  相似文献   
976.
Starch-g-PAM絮凝剂的反相乳液合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pan 80为乳化剂,过硫酸钾-尿素为引发剂,液体石蜡为油相,研究了淀粉与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聚合.通过正交实验对各因素的考察得知油水比和乳化剂用量对实验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淀粉/丙烯酰胺(质量比)、引发剂用量,但搅拌速度和温度对实验的影响不太大.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油/水=1.2(体积比),淀粉/丙烯酰胺=1/2,乳化剂用量为(占整个连续相)6%,引发剂用量为1%,反应温度为40℃,搅拌速度为350 r.min-1,可得到最高接枝率为130%,最高接枝效率为93%,固含量为34.2%的接枝物,将所得接枝物处理造纸污水时,有较好的絮凝能力,且当絮凝剂投加量为30 mg.L-1时,絮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77.
水性双组分丙烯酸酯聚氨酯涂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内乳化剂二羟甲基丙酸(DM PA)对异氰酸酯进行改性,然后将其与丙烯酸酯多元醇反应制备了水性双组分丙烯酸酯聚氨酯涂料。研究了反应物摩尔比n(-NCO)/n(-OH)、中和度等因素对涂膜性能和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经DM PA改性后,增加了异氰酸酯预聚物的亲水性及其与丙烯酸酯多元醇的相容性;涂膜的拉伸强度和耐水性均有较大的提高,涂膜的外观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978.
通过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方法,对PUA(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的紫外光固化过程中羰基区和不饱和双键区的谱带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含有以IPD 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PCDL 5652(聚碳酸酯二醇)/HEA(丙烯酸乙酯)/HDDA(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型PUA树脂和HDDA、TM P-TA(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NVP(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紫外固化配方中,NVP羰基伸缩振动位于1 705 cm-1附近,TM PTA中的羰基在1 725 cm-1附近,HDDA和PUA上HEA片段的羰基伸缩振动都发生在1 715 cm-1附近。随着紫外固化过程中双键的交联,丙烯酸酯官能团上的羰基发生蓝移,逐渐变化为高频率1 735 cm-1和1 740 cm-1附近的羰基。和不饱和双键关联的羰基偶极矩变化的次序为:1 705 cm-1>1 725 cm-1>1 715 cm-1;对应的双键反应活性次序为:NVP>TM PTA>HDDA~HEA。表明在该紫外固化体系中,不同反应官能团之间的相对活性可以通过二维相关光谱由与之关联的羰基偶极矩的变化次序来对比。  相似文献   
979.
含氟丙烯酸酯乳液及膜表面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半连续滴加预乳化单体与引发剂水溶液的方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120~130 nm的阴离子含氟丙烯酸酯乳液,并研究了含氟丙烯酸酯乳胶膜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乳胶膜的吸水率随氟单体含量的增大而下降,但氟单体的加入对膜的透湿率影响不大;乳胶膜经120°C处理后其对水的接触角随含氟单体含量的升高而增大,经160°C处理后氟原子在膜表面的富集增加一倍以上,膜表面自由能下降一倍,膜对水的接触角增大4倍,且提高温度可缩短热处理时间;热处理或含氟单体的加入可使丙烯酸酯膜表面粗糙度增加,从而使膜表面的拒水拒油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980.
水合硫酸氢钠催化合成α-呋喃丙烯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α-呋喃丙烯酸酯合成工艺中催化剂腐蚀性强和价格高等问题,该文以α-呋喃丙烯酸、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为原料,用NaHSO4·H2O为催化剂,合成了5种α-呋喃丙烯酸酯.研究了醇酸摩尔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因素对收率的影响,获得了较佳反应条件,α-呋喃丙烯酸酯的收率在85.2%~95.0%之间.结果表明:NaHSO4·H2O是一种合成α-呋喃丙烯酸酯高效、方便、价格低廉、环境友好、可以重复利用的催化剂.目的产物结构经IR、1H NMR、元素分析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