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2篇
丛书文集   53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43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81.
研究乳化剂的种类、复配比例及质量分数对聚丙烯酸正丁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CR)壳核乳胶粒径、PVC/ACR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K12-Na)、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中,合成的ACR乳胶粒子粒径依次增大,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增大。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非离子型乳化剂壬基苯聚氧乙烯醚(OP-10)复配使用时,随着非离子乳化剂OP-10质量分数的增加,ACR乳液聚合各阶段乳胶粒子粒径均相应增大,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增大。ACR粒子的粒径都随着乳化剂浓度的增中而降低,而粒径大小分布加宽,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降低,PVC/ACR共混物的透光率升高。  相似文献   
482.
在的玻璃填料塔中,以硫酸为催化剂,以丁酸、异戊醇为原料,对反应精馏合成丁酸异戊酯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各操作参数对酯化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反应业精馏合成丁酸异戊酯的收率为93.6%,比间歇酯化反应酯的收率78.9%高。  相似文献   
483.
十二水合硫酸铁铵催化合成丁酸丁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十二水合硫酸铁铵为催化剂合成了丁酸丁酯,确定了酯化优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催化活性高,反应条件温和,方法简便,酯化率可达95.8%。  相似文献   
484.
本文报告了γ(4,5-二苯基-2-恶唑基)丁酸的合成,由于使用了吡啶催化剂,合成的总产率比文献值提高了17%,并给出了产物及中间体的物理常数和光谱数据,对中间体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85.
486.
评述了对甲苯磺酸、甲烷磺酸盐、氨基磺酸盐、六水三氯化铁、五水四氯化锡、一水硫酸氢钠、稀土固体超强酸、固载杂多酸和分子筛等催化剂催化合成氯乙酸正丁酯的方法。建议对近年来开发的有应用前景的催化剂进行扩大试验与筛选。  相似文献   
487.
研究了以固体超强酸 SO2 -4/Ti O2 /La3 为催化剂 ,苯乙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苯乙酸丁酯 ,并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 .结果表明 ,醇酸比为 2 .0∶ 1,催化剂用量为 2 % (苯乙酸为 0 .2 m ol的情况下 ) ,带水剂甲苯为15m L,反应时间为 3.0 h是最适宜的反应条件 ,酯化率达 98.5  相似文献   
488.
丁酸系列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以固栽杂多酸盐TiSiW12O40/TiO2为催化剂,对以乙醇、丙醇、丁醇、正戊醇、异戊醇和正丁酸为原料合成丁酸酯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TiSiW12O40/TiO2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最佳反应条件为: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3;1,催化剂的用量为反应物料总量的2.0%。反应时间1.5h,上述条件下,丁酸乙酯的产率为75.6%,丁酸丙酯的产率为81.2%,丁酸丁酯的产率为84.7%,丁酸正戊酯的产率为85.1%.丁酸异戊酯的产率为83.1%。  相似文献   
489.
报导1,2,3-三取代贫电子环丙烷衍生物顺-1-甲氧羰基-2-对位取代苯基-6,6-二甲基-5,7-二氧-螺-[2,5]-4,8-辛二酮与苯硫酚的反应.生成产物4 和5,产物4 经IR、MS、元素分析及1H、13 CNMR等确定其结构为β-甲氧羰基-γ-苯硫基-γ-对位取代苯基丁酸苯硫酯;产物5a经IR、MS、元素分析、1 HNMR等确定其结构为α-苯硫羰基-β-甲氧羰基-γ-对甲苯基-γ-丁酸内酯.并讨论了产物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490.
丙烯酸与异丁烯酯化加成反应具有反应温度较低、精馏温度较高的特点,将加压较低温度反应减压较高温度精馏集成的"背包式"反应精馏工艺用于生产丙烯酸叔丁酯.为了保证生产过程运行和丙烯酸酯产品质量的稳定,开展工艺流程控制方案设计和动态模拟研究,设计了双温度控制(CS1)和比例双温度控制(CS2)2种方案,采用Aspen Dynamics对动态特性进行计算和分析,比较两种控制策略方案.结果 表明,在施加异丁烯进料流量增加10%的扰动时,CS1不能恢复产品质量分数稳定,而添加进料比例控制的CS2使产品质量分数在5 h左右恢复稳定,在施加进料组成扰动情况下,CS2相比于CS1,丙烯酸酯的质量分数恢复稳态时间由7 h缩短至5 h,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