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9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37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杏香兔耳风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的方法,实验以绿原酸浓度、对峰面积进行回归分析,得知绿原酸的样品浓度在20—200耀之间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5%~101%,精密度试验的RSD为0.40%.实验结果表明,采用HPLC法测定杏香兔耳风颗粒中绿原酸含量,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2.
以银斑百里香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萘乙酸(NAA)和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与6-苄基氨基嘌呤(6-BA)配合使用对银斑百里香无菌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NAA在0.15 mg/L和2,4-D在0.45 mg/L时是银斑百里香种子萌发成无菌苗的最适宜浓度;MS培养基+ NAA(0.15 mg/L) +6-BA(0.6 mg/L)和MS +2,4-D(0.45 mg/L) +6-BA(0.6 mg/L)的培养基中银斑百里香无菌苗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73.
兔耳风属3个近缘种ISSR分子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菊科兔耳风属杏香兔耳风(Ainsliaea fragrans Champ)、红背兔耳风(A. rubrifolia Franc)和铁灯兔耳风(A. macroclinidioides Hag)等3个极易混淆的近缘种进行了分子鉴别.从100条ISSR UBC系列引物中筛选出20条多态性好的引物进行检测,其中利用引物UBC807、UBC826、UBC834、UBC843、UBC853、UBC895的扩增特异性条带制成ISSR指纹图谱,完全可以用于3个近缘种的鉴别.此外,基于相似系数的UPGMA聚类分析显示,杏香兔耳风与红背兔耳风之间亲缘关系近,而与铁灯兔耳风的亲缘关系则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74.
本实验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藏木香中所含的异土木香内酯进行含量测定.所用柱子是HP-5MS(30m×0.25mm×O.25μm)的毛细管色谱柱.氦气作为载气,采用氢火焰离子检测器,实验最后所得的平均回收率为97.43%,RSD为1.90%(n=5).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有效地控制藏木香的质量.  相似文献   
75.
香桂,又称岩桂,俗名三股筋,樟科樟属树种,是我县特有的乡土经济林树种,主要分布于我县古楼、巡司、乐义、镇舟等岩溶区域,其枝、叶、干、皮均可提取芳香油,尤以叶子含油率最高达3.15-4.36%,香桂的主要成份为香樟油素,含量达96.01—99.60(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生物研究所分析测定),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枝叶富含黄樟油素的树种。以黄樟油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洋茉莉醛,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和医药业上,  相似文献   
76.
香桂(Cinnamomum Petrophilum Nchao),是我县特有的香料经济树种,广泛分布于我县岩溶区域,其枝、干、叶、皮均可提取芳香油,尤以叶子含油率最高,达3.1-4.36%,香桂油的主要成份为黄樟油素,含量达96.01—99.60%,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枝叶含黄樟油素的树种,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极强,列为我县重点发展的经济林树种。  相似文献   
77.
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是植物苯丙烷衍生物,如类黄酮和木质素等,生物合成途径的一种关键酶,在大多数维管植物中4CL基因以基因家族的形式出现.4CL基因家族成员在植物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并参与不同的苯丙烷类衍生物的生物合成.从4CL酶的基因结构、基因家族组成与表达特性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当前最新研究进展,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植物4CL基因参与苯丙烷类衍生物途径的合成与代谢机制.  相似文献   
78.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药用植物土木香根、茎和叶片中分离出32株内生真菌,通过纸片扩散法测定20株土木香内生真菌,筛选出1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命名为YIGZ-3.用薄层层析法(TL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检测其发酵液中的土木香内脂,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株YIGZ-3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球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发酵液中检测到与土木香内脂相似的化合物,根据真菌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同源性鉴定表明菌株YIGZ-3为塔宾曲霉菌(Aspergillus tubingensis).  相似文献   
79.
土壤镉污染对艾纳香生长及体内镉积累和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土壤镉(Cd)污染(0.5,2.0,5.0,10.0,20.0和40.0mg/kg)下艾纳香生长及体内Cd的积累和分布特征,以初步了解艾纳香耐镉机制.结果表明:经过120d的盆栽试验,0.5mg/kg Cd处理对艾纳香的生长基本无影响,而2~40mg/kg Cd处理则对植株产生危害,其存活率分别为70%,60%,30%,10%和0%.10mg/kg Cd处理对艾纳香叶、根和植株生物量有明显抑制作用.根、茎、嫩叶和衰老叶中Cd的质量分数随着Cd处理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Cd在艾纳香各器官积累量从大到小顺序为:衰老叶、嫩叶、茎、根;植株地上部富集系数(3.57~9.51)和转移系数(2.12~9.23)随着Cd处理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但均大于1.根、茎和叶中Cd的亚细胞质量分数从大到小顺序均为:可溶组分、细胞壁、细胞器,且随着Cd处理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器官细胞壁Cd积累相对比例从大到小顺序均为:茎、叶、根,可溶组分、细胞器Cd积累相对比例因受土壤Cd处理质量分数的影响而变得复杂.艾纳香主要通过可溶组分对镉储存实现对Cd胁迫的适应.  相似文献   
80.
西南獐芽菜(Swertia cincta Burk.)为一种龙胆科獐牙菜属的民间植物药.对采自云南省丽江石鼓镇的西南獐牙菜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从全株该植物95%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出9个已知的酮类化合物,并用现代波谱分析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1)2,8-二羟基-1,6-二甲氧基酮,(2)1-羟基-3,7,8-三甲氧基酮,(3)1,5-二羟基-3,8-二甲氧基酮,(4)1-羟基-3,5,8-三甲氧基酮,(5)1,3,5,8-四羟基酮,(6)1,2,6,8-四羟基酮,(7)1,3,6,7-四羟基酮,(8)1,3,7-三羟基酮,(9)1,2,3,4-四氢-1,4,6,8-四羟基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